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170】

世界書房 巴格達書街再生

內容

世界書房 巴格達書街再生
2011-04-16 中國時報 【郭光宇】
     巴格達歷史悠久的穆塔那比書街,曾引來軍警搜索禁書、恐怖分子招搖過市。近年來人潮逐漸回籠,再次成為愛書人流連忘返的去處。

     逛過阿拉伯市集的人,大概很難忘懷那種全方位的觸感:走在既像室內又像室外的空間裡,天光戲劇性地灑下來,雕花銅盤、鏨鏤銀器、彩嵌玻璃、繡著阿拉伯文的絲綢……,所有的東西就這樣失去重力地飄浮在身邊,彷彿管絃名曲《波斯市場》瞬間被擴增實境化了。

     在一個現實比科技更科幻的時代裡,這種光天化日下的觸感反而像是解脫了時空,一切都消融在可以觸摸的當下。對我們這些精打細算到先去書店翻書、再上網路買書的小氣讀者來說,阿拉伯的露天書市喚起的不只是回憶,還有另一番早已逝去的雍容。

     一條書街的歷史

     巴格達的重慶南路—穆塔那比(al-Mutanabi)街,近來又開始欣欣向榮,重現往日的榮光。這條名街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阿拔斯王朝(8至13世紀),也就是歷史課本裡的「黑衣大食」。大食人曾在怛羅斯大敗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不少史家更願意把這一仗視為造紙術西傳的決定性戰役。

     巴格達商家通常會將書本大大方方地擺到街道上來,下面墊著油布或木條架子,一條書毯就這樣在大街上迤邐而行。街道的盡頭通往底格里斯河,岸上立著一尊穆塔那比的雕像。這位10世紀的詩人隻手伸向天空,像在吟詩,又似乎在向繆斯乞靈。

     巴格達的「明星咖啡館」—夏邦達咖啡(Shahbandar Cafe)也座落在這條街上。這家1917年成立的知識分子集散地,早已成為外國記者打探民情的必訪之地,甚至有人認為:這裡才是真正的國會!

     殺書行動

     阿拉伯的文化界流傳著這麼一句口號:「開羅寫、貝魯特印、巴格達讀。」不過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艾思康德(Saad Eskander)卻一度無奈表示,實際的情況更像是「開羅寫、貝魯特印、巴格達毀。」

     過去30年來,軍警常在這條街上搜索禁書或影本,不少書商也因此琅璫入獄,甚至賠上性命。書街雖然躲過了戰火,卻躲不過2007年3月的一場自殺炸彈攻擊。轟天一響奪走了30條人命,只留下火光中漫天飛舞的書頁,夏邦達咖啡也被炸成斷垣殘壁……。

     2008年底,修護過的書街重新開張,但是巴格達依然不是一個不設防城市。儘管蒙面的恐怖分子和美國大兵已經不再招搖過市,不過襲擊事件還是家常便飯。對書商來說,最大顧忌便是安全,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生意立刻下滑。

     不死的書街

     所幸這一兩年來,人潮逐漸回籠,穆塔那比街再次成為愛書人流連忘返的去處,尤其是到了星期五。不少書商同時也身兼出版社,經濟、政治、歷史、科學、語文方面的圖書成為買家新寵,就連馬克思也在這裡找到了知音。

     夏邦達咖啡的牆上掛著爆炸受難者的肖像,左上角別著一條追悼的黑絲帶。對不少老一輩的人來說,在這裡吸著水煙、談時論事,時光似乎倒流了,一切又回到了海珊還沒有掌權的時代。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咖啡館只營業到下午3點。

     雖然有了這些令人鼓舞的成績,但實際的狀況卻遠比想像中嚴苛:整個阿拉伯世界至今仍有二成多的人口是文盲,只有2%的人1年看過1本書。也因此,穆塔那比街所傳達出來的希望,儘管是那麼地微弱,卻也令人感動不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