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526】

重溫瓊瑤/非常瓊瑤,非常文學

內容

重溫瓊瑤/非常瓊瑤,非常文學
 
【聯合報╱張曼娟】 2011.04.23
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

的慾望……

那一年,我五歲,初初識字,每個月都和母親一起等待著台南的伯父、伯母寄

剪報來。我家沒訂報紙,那個年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訂報的能力,因此,每

當一個月分的剪報寄來,母親總是很高興。她一張張攤開那些報頁,坐在窗邊

迫不及待的閱讀著,有時候臉頰泛紅,有時候淺淺微笑,有時候眉頭深鎖,有

時候悄悄垂淚,年輕的母親看來特別美麗,表情那樣豐富,我好奇的倚在她身

邊,問她在看什麼?母親像是從夢中醒來,恍惚的望著我說:「我在看瓊瑤的

小說,《紫貝殼》。」從那時開始,瓊瑤走進了我的生命。

十五歲時的我,是個極纖瘦的憂傷少女,更兼多愁善感,已經讀完了《窗外》

,接著是《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以及《海鷗飛處》、

《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等等,沒錯過任何一部瓊瑤小說。同學半戲謔

半認真的對我說:「妳真的很像瓊瑤小說的女主角耶!」這被我當成了稱讚,

因為那時候,這便是美好、詩意、柔弱與愛情的象徵。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

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的慾望。是的,我確實

是因為她才開啟了創作之路的。在初期的生澀摸索中,只能模仿瓊瑤,希望可

以像她,確實也有些像她。直到一個好友質問:「妳只能像瓊瑤,永遠無法變

成瓊瑤。妳又何必寫小說?我們已經有瓊瑤啦。」這幾句話給我很深的刺激,

使我毅然終止模仿,開始尋找自己的題材和語言。這幾句話也說明了瓊瑤的非

比尋常,以及難以企及的成就。瓊瑤就是瓊瑤,你可以模仿她,卻永遠無法變

成她。
許多年過去了,瓊瑤不僅在華人地區建立了小說的愛情王國,更成為兩岸三地

的影視鉅子,就算是不愛閱讀的新世代,也和《還珠格格》電視劇一起長大了

。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占有那麼遼闊而重要的

位置。雖然曾經飽受所謂正統評論者的抨擊,卻一點也沒有減褪她的光環,因

為千千萬萬的讀者,熱烈的表達了擁戴與支持。

近年來我和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重讀瓊瑤,我們發現了早期的瓊瑤與大家想像或

認識的並不相同。就以《煙雨濛濛》這部作品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

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

,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她和男主角書桓討論經典文學的閱讀,展

現出瓊瑤看待自己與創作的審美觀,其實並不通俗,更不會是羅曼史,她是非

常文學,相當嚴肅的。至於日後是什麼因素,使得她傾向於通俗,這該又是另

一個漫長的故事了。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

,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重溫瓊瑤/讀小說的純真年代
 
【聯合報╱郝譽翔】 2011.04.23

昔日那些靜謐的午後,孤獨的童年時光,又復被瓊瑤的文字所召喚,從我的潛

意識海洋之中緩緩的浮出了……

瓊瑤是我文學上的啟蒙老師,說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我是一個標準的瓊瑤迷

,在我所成長的七○年代台灣,專寫給兒童的讀物極少,一下子就看完了,而

我又非出身書香世家,只好自己胡亂在外頭找書讀。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便

迷上了租書店,稀裡糊塗一頭栽入了小說的世界中,但奇怪的是,店內架上的

作家琳琅滿目,又沒有人幫忙指點,而我年紀小,根本不懂得好壞區別,就光

憑著直覺找到了瓊瑤。我捧著書,蹲坐在租書店的小板凳上,一看入迷,不知

不覺就到了天黑。

從此以後我總往租書店跑,母親見我走火入魔了,便下令不准再看,但我哪裡

捨得呢?於是我把瓊瑤的小說偷偷租回家,躲在棉被裡,拿著一把手電筒看,

看到傷心之處,淚流不止,只好把燈熄了,一個人靜靜的伏在黑暗中,任憑淚

水把床褥染濕了好大一片。

年幼的我,其實是一個內向又孤僻的孩子,母親忙,總是留我一人在家居多。

就在那段寂寞而悠長的歲月之中,彷彿也只有瓊瑤的文字,真正走進了一個早

熟孩子的心扉,我因此把瓊瑤讀到爛熟。早年的租書店沒有電腦,老闆把每一

本書的前後都釘上了厚紙板,借書的紀錄就寫在上面,而我的名字總在瓊瑤的

小說上面反覆出現。就連老闆見了都大吃一驚,忍不住問我,同一本書看那麼

多次,怎麼會看不膩呢?他推薦我去讀別人的作品,但我從架上抽出來翻了翻

,只覺文字乾枯乏味,於是繞了老半天,還是回頭去執意要借瓊瑤。老闆只好

嘆了口氣,戴上一副貓頭鷹似的眼鏡,再一次把我的名字寫在厚紙板上。

當年我借最多次的是《幾度夕陽紅》和《煙雨濛濛》。我讀《幾度夕陽紅》,

甚至起了摹仿之心,拿出稿紙,在第一行寫下了「嘉陵江畔」四個大字,我就

連男女主角的名字都取好了,只可惜我生平創作的第一本小說,有了一個極美

的名字之後,卻始終停留在第一頁,而沒有能力發展下去,只能祕密的塞回抽

屜裡。但我忘不了它,三不五時總要拿出來溫習一番,溫習我那沒能夠完成的

瓊瑤夢,至今它都還漂浮在蜀地山川的朦朧煙雨裡。

《幾度夕陽紅》是美麗與哀愁的,但《煙雨濛濛》卻真正教我心痛。我到底把

它反覆讀過多少回呢?早就已經算不清了,但事隔三十年,我仍然記得每次讀

完,都是割裂心坎的痛,一清二楚的刻入體內。就在《煙雨濛濛》的新版序言

中,瓊瑤說,她生平寫了幾十部小說,卻對《煙雨濛濛》最為偏愛。我讀到這

句話,不禁大為震動,更慶幸瓊瑤沒有根據後來電視劇的版本,把它重新改寫

過。當我再度打開《煙雨濛濛》,一字一句讀下去時,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我彷彿是在閱讀自己過往的人生似的,發現我居然把它牢牢的記住:每一頁,

每一段落,每一呼吸,昔日那些靜謐的午後,孤獨的童年時光,又復被瓊瑤的

文字所召喚,從我的潛意識海洋之中緩緩的浮出了。

於是我又再次見到童年時的自己,抱著瓊瑤的小說去租書店還。小女孩走在巷

弄之中,每一步都走得極為緩慢,而臉上的神情是肅穆的,甚至神聖的,還深

深沉浸在故事之中,沉浸在由文字所織就而成的、多情善感的世界裡。正因為

有那個世界存在,所以現實生活的冷漠貧乏,都可以得到了原諒和忍耐,而一

顆寂寞的孩子的心,也因此得到了溫暖。那溫暖的燭火綿延了三十年,一直還

在,它照亮了我最初閱讀小說的純真年代。 
【聯合報╱張曼娟】 2011.04.23
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

的慾望……

那一年,我五歲,初初識字,每個月都和母親一起等待著台南的伯父、伯母寄

剪報來。我家沒訂報紙,那個年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訂報的能力,因此,每

當一個月分的剪報寄來,母親總是很高興。她一張張攤開那些報頁,坐在窗邊

迫不及待的閱讀著,有時候臉頰泛紅,有時候淺淺微笑,有時候眉頭深鎖,有

時候悄悄垂淚,年輕的母親看來特別美麗,表情那樣豐富,我好奇的倚在她身

邊,問她在看什麼?母親像是從夢中醒來,恍惚的望著我說:「我在看瓊瑤的

小說,《紫貝殼》。」從那時開始,瓊瑤走進了我的生命。

十五歲時的我,是個極纖瘦的憂傷少女,更兼多愁善感,已經讀完了《窗外》

,接著是《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以及《海鷗飛處》、

《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等等,沒錯過任何一部瓊瑤小說。同學半戲謔

半認真的對我說:「妳真的很像瓊瑤小說的女主角耶!」這被我當成了稱讚,

因為那時候,這便是美好、詩意、柔弱與愛情的象徵。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

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的慾望。是的,我確實

是因為她才開啟了創作之路的。在初期的生澀摸索中,只能模仿瓊瑤,希望可

以像她,確實也有些像她。直到一個好友質問:「妳只能像瓊瑤,永遠無法變

成瓊瑤。妳又何必寫小說?我們已經有瓊瑤啦。」這幾句話給我很深的刺激,

使我毅然終止模仿,開始尋找自己的題材和語言。這幾句話也說明了瓊瑤的非

比尋常,以及難以企及的成就。瓊瑤就是瓊瑤,你可以模仿她,卻永遠無法變

成她。
許多年過去了,瓊瑤不僅在華人地區建立了小說的愛情王國,更成為兩岸三地

的影視鉅子,就算是不愛閱讀的新世代,也和《還珠格格》電視劇一起長大了

。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占有那麼遼闊而重要的

位置。雖然曾經飽受所謂正統評論者的抨擊,卻一點也沒有減褪她的光環,因

為千千萬萬的讀者,熱烈的表達了擁戴與支持。

近年來我和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重讀瓊瑤,我們發現了早期的瓊瑤與大家想像或

認識的並不相同。就以《煙雨濛濛》這部作品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

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

,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她和男主角書桓討論經典文學的閱讀,展

現出瓊瑤看待自己與創作的審美觀,其實並不通俗,更不會是羅曼史,她是非

常文學,相當嚴肅的。至於日後是什麼因素,使得她傾向於通俗,這該又是另

一個漫長的故事了。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

,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重溫瓊瑤/讀小說的純真年代
 
【聯合報╱郝譽翔】 2011.04.23

昔日那些靜謐的午後,孤獨的童年時光,又復被瓊瑤的文字所召喚,從我的潛

意識海洋之中緩緩的浮出了……

瓊瑤是我文學上的啟蒙老師,說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我是一個標準的瓊瑤迷

,在我所成長的七○年代台灣,專寫給兒童的讀物極少,一下子就看完了,而

我又非出身書香世家,只好自己胡亂在外頭找書讀。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便

迷上了租書店,稀裡糊塗一頭栽入了小說的世界中,但奇怪的是,店內架上的

作家琳琅滿目,又沒有人幫忙指點,而我年紀小,根本不懂得好壞區別,就光

憑著直覺找到了瓊瑤。我捧著書,蹲坐在租書店的小板凳上,一看入迷,不知

不覺就到了天黑。

從此以後我總往租書店跑,母親見我走火入魔了,便下令不准再看,但我哪裡

捨得呢?於是我把瓊瑤的小說偷偷租回家,躲在棉被裡,拿著一把手電筒看,

看到傷心之處,淚流不止,只好把燈熄了,一個人靜靜的伏在黑暗中,任憑淚

水把床褥染濕了好大一片。

年幼的我,其實是一個內向又孤僻的孩子,母親忙,總是留我一人在家居多。

就在那段寂寞而悠長的歲月之中,彷彿也只有瓊瑤的文字,真正走進了一個早

熟孩子的心扉,我因此把瓊瑤讀到爛熟。早年的租書店沒有電腦,老闆把每一

本書的前後都釘上了厚紙板,借書的紀錄就寫在上面,而我的名字總在瓊瑤的

小說上面反覆出現。就連老闆見了都大吃一驚,忍不住問我,同一本書看那麼

多次,怎麼會看不膩呢?他推薦我去讀別人的作品,但我從架上抽出來翻了翻

,只覺文字乾枯乏味,於是繞了老半天,還是回頭去執意要借瓊瑤。老闆只好

嘆了口氣,戴上一副貓頭鷹似的眼鏡,再一次把我的名字寫在厚紙板上。

當年我借最多次的是《幾度夕陽紅》和《煙雨濛濛》。我讀《幾度夕陽紅》,

甚至起了摹仿之心,拿出稿紙,在第一行寫下了「嘉陵江畔」四個大字,我就

連男女主角的名字都取好了,只可惜我生平創作的第一本小說,有了一個極美

的名字之後,卻始終停留在第一頁,而沒有能力發展下去,只能祕密的塞回抽

屜裡。但我忘不了它,三不五時總要拿出來溫習一番,溫習我那沒能夠完成的

瓊瑤夢,至今它都還漂浮在蜀地山川的朦朧煙雨裡。

《幾度夕陽紅》是美麗與哀愁的,但《煙雨濛濛》卻真正教我心痛。我到底把

它反覆讀過多少回呢?早就已經算不清了,但事隔三十年,我仍然記得每次讀

完,都是割裂心坎的痛,一清二楚的刻入體內。就在《煙雨濛濛》的新版序言

中,瓊瑤說,她生平寫了幾十部小說,卻對《煙雨濛濛》最為偏愛。我讀到這

句話,不禁大為震動,更慶幸瓊瑤沒有根據後來電視劇的版本,把它重新改寫

過。當我再度打開《煙雨濛濛》,一字一句讀下去時,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我彷彿是在閱讀自己過往的人生似的,發現我居然把它牢牢的記住:每一頁,

每一段落,每一呼吸,昔日那些靜謐的午後,孤獨的童年時光,又復被瓊瑤的

文字所召喚,從我的潛意識海洋之中緩緩的浮出了。

於是我又再次見到童年時的自己,抱著瓊瑤的小說去租書店還。小女孩走在巷

弄之中,每一步都走得極為緩慢,而臉上的神情是肅穆的,甚至神聖的,還深

深沉浸在故事之中,沉浸在由文字所織就而成的、多情善感的世界裡。正因為

有那個世界存在,所以現實生活的冷漠貧乏,都可以得到了原諒和忍耐,而一

顆寂寞的孩子的心,也因此得到了溫暖。那溫暖的燭火綿延了三十年,一直還

在,它照亮了我最初閱讀小說的純真年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