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81】

世界書房-核能無力感

內容

世界書房-核能無力感
2011-04-23 中國時報 【郭光宇】
     油價飆漲及暖化議題讓核能起死回生,福島核災又讓人談核色變,國內的核能科普書,除了官方宣傳之外,幾乎呈現真空狀態,我們能否從美國與日本的相關書籍取得借鏡?

     福島核災之後,人人談核色變。然而書到用時方恨少,市面上的核能科普書,除了官方宣傳之外,幾乎呈現真空狀態,情況就跟核電廠一樣令人提心吊膽。

     不過就算在學者之間,不同的立場至今也還是僵持不下。擁核派力挺這種「清潔」能源能大幅降低排碳量,在替代能源尚未出現之前,再怎麼說也是必要之惡;反核派則擔心核廢料和人為疏失,再加上地震頻仍的地理條件,簡直就是把不定時炸彈往身上綁。

     要是再考慮到興建核電廠的巨大利益,整體情勢就變得更加詭譎:產、官、學界不僅會形成牢不可催的利益結構,甚至是以核能無國界方式在運作!

     核電廠的風水流年

     事實上,核能發電目前大概只提供全世界大約一成五的電力,其中又以美、法、日為主要使用國,三國的核電占了世界總量的一半。

     自1951年第一座核電廠在愛達荷啟用以來,核能的發展曲線一路飆升,到了80年代末期才趨緩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石化燃料相對便宜,核電廠優勢不再,另一方面也因為環保意識抬頭,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更像是一場及時說法,成為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

     但在千禧年過後,狂漲不止的石油價格和晉身顯學的暖化議題又讓核能起死回生,不少國家又重新出現了核電熱,包括內需崛起的中國。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個月的福島核災……。

     資訊透明裡的不透明

     就出版而言,美國關於核能的著述看來也是最富教育性的,只不過美國眼中的核能,其實更是核武而不是核電。這樣的高透明度其實透露出一種大無畏的樂觀:只要一切控制得當,核能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能源解決方案。

     美國科學家協會主席佛格森(Charles D. Ferguson)即將於下個月出版的《核子能源》就是最現成的例子。全書一連串的問與答就像一本教戰手冊,不但提供全世界核電廠的最新資訊和強化核安之道,當然也不忘檢討福島核災的人為疏失。

     儘管冷戰過後,去核化已經成為共識,然而這樣讓人覺得資訊公開的專論,似乎總比立場鮮明的反核書更受人歡迎。或許從這裡就看得出美國那種人定勝天的征服哲學。

     反核日本的厄運

     但在同樣崇尚科技的日本卻是另一番光景。身為原爆的受害國,日本的反核叢書向來不絕於途。然而儘管有了這麼強大的反核背景,島國終究還是屈服於核能發電,導致如今輻射外洩。而日人在震災後所表現出來的淡定形象,幾乎在一夕之間,就被政府和東電的推諉拖延抹煞殆盡。

     不論是廣瀨隆去年出版、如今爆紅的《核反應爐定時炸彈》,或是小出裕章今年初的《被掩飾的核能》,幾乎每一本反核書都不忘強調,地狹人稠又位處地震帶上的日本,根本沒有發展核電的本錢。兩位作者也都試圖從暖化的成因下手,破解「核能少污染」的迷思,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暖化的原因之一,正是核電廠排出來的熱水!

     不過一扯到暖化,那又要陷入前一陣子沒完沒了的討論,然而政策卻沒有這樣細膩的耐心。核能議題的熱燒,反而讓人認清那種夾在發展和環保之間的巨大無力感:不管是什麼方案,都不過是一場豪賭而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