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230】

停筆30年 蔣曉雲復出故事接著說

內容

停筆30年 蔣曉雲復出故事接著說
2011-04-22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舊金山報導】
     曾在一九八○年代以《隨緣》、《姻緣路》驚豔文壇的蔣曉雲,在停筆整整卅年後,推出最新小說《桃花井》,以兩岸開放後外省族群返鄉潮為題材,再度展現她酣暢淋漓的說故事魅力。昔日讀者驚喜之餘,對她消失文壇期間的生活經歷,更有無限好奇。

     「我很佩服以文學為使命的人,但我沒辦法。」蔣曉雲以爽朗的口氣,交代過去這卅年在文壇的缺席:「寫小說對我來說是一個娛樂自己的事情,有了別的娛樂取代寫小說的娛樂,就分心了。」

     歡快的語調與穿插不時的笑聲,將她的個性表露無遺。蔣曉雲自一九八○年移居美國,期間結婚、生子、工作,擔任高科技業主管,她強調自己事業順利,「在文學以外的另一個世界過得很好」。她從未跟同事提起自己的小說家身分,連兩個小孩都不太清楚,「小孩現在則說我好酷!」

     她表示,上一次動念想寫小說,是一九九六年父親過世時。去年她離開工作,成了「退休的空巢老人」,寫作的興趣重新冒了出來,決定從練習中文打字開始,拿來練打的就是卅年前的一篇舊稿〈楊敬遠回家〉。「這篇以前發表在報紙上,我手邊沒有留存,就請在台灣的姪女幫我找來,她們很驚訝我寫過小說,讀了直說好有趣,追問我後來呢?」

     因為姪女一聲聲的「後來呢?後來呢?」激發了她把故事寫下去的靈感,便從那篇舊作開始發展,一篇接著一篇,成了現在的《桃花井》。

     《桃花井》寫的是「眷村外」的外省族群,以年邁後從台灣返鄉再娶的李謹洲老先生為核心。一生的流離後,遲暮老人面對的卻是兩岸的隔閡、父子的代溝,舊家族人人各懷鬼胎,筆下充滿了世故練達與人情纏鬥。她文筆麻利,對白生動靈活,把一個個人物寫得彷彿躍出紙面。

     蔣曉雲說,父親曾是她許多故事素材的提供者,但她寫父輩故事並非懷舊,也不是想說給下一代聽,「只是覺得這些人物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很沉重,但她希望寫來還是有一些光明,「畢竟我的個性是這樣。」

     暌違卅年再提筆,蔣曉雲毫不覺生疏,她妙喻就像騎腳踏車,「會了就永遠都會了」,甚至長年的空白讓她蓄積了好多靈感可用。她自謙笑說自己年輕時就寫得像老太太,現在寫老一輩的故事,「符合年紀,比較心安理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