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00】

書人物-湊佳苗,告白了什麼?

內容

書人物-湊佳苗,告白了什麼?
2011-05-07 中國時報 【歐凱寧(文字工作者)】
     看完《告白》(時報)的讀者大概不會相信,這部緊湊無比、甚至令人感到驚懼的小說,居然出自一位家庭主婦之手,而且是處女作。

     以主婦之姿出道的湊佳苗,白天打掃做飯,夜間振筆疾書,筆鋒尖銳冷淡,推敲病態心理的細緻度令人心驚。

     以《告白》一鳴驚人

     湊佳苗出生於廣島,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後,曾在高中擔任家政老師。學生時期,湊佳苗就是推理迷,最愛的是江戶川亂步和赤川次郎的推裡小說。今年38歲的她,創作生涯以撰寫廣播劇劇本起步,這個歷練讓她寫小說時特別重視人物設定,甚至要將每個人物、包括配角的履歷寫完後,才開始動筆創作。

     處女作《告白》由6章構成,各個角色皆以第一人稱來告白心中的祕密。第一章〈神職者〉由老師在課堂上發表喪女悲慟講起,一直到學生們在教室裡恐慌尖叫而止,寫來一氣呵成,無怪乎〈神職者〉一章曾以短篇之名獲小說「推理新人獎」。

     2008年出版後,《告白》的成績更是驚人,先後贏得「週刊文春10大推理小說」第一名、寶島出版社為鼓勵新人舉辦的「這部推理小說真厲害」第4名。2009年更擊敗東野圭吾等名家,獲得第6屆「書店大獎」,這個由全日本書店店員評選的獎項,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在處女作就獲提名並得獎,湊佳苗的《告白》是第一次。

     她說,選擇以「告白」的方式切入,是因為告白者為了捍衛自己的存在,會努力地表述自己,因此也就不會對其他人懷有任何的同情,視角也截然不同。同一個故事,切換這麼多人告白敘述,難免會有重複之處,但若視角互異,呈現出來的樣貌也就更完整。

     逼視人性的殘忍幽暗

     湊佳苗說故事,沒有任何遮掩,皆以最純粹的殘忍呈現在讀者面前。爆炸性的結局十分俐落,但驚人的心理壓迫也深深撞擊讀者的神經,反而讓讀者上癮,甚至因此被譽為「負娛樂」。

     隨著松隆子主演的改編電影去年上映,《告白》一書在台暢銷10餘萬冊,湊佳苗也成為宮部美幸之後,最受台灣讀者喜愛的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其後的《贖罪》(皇冠)繼續以輪番告白的敘述方式,來拼湊故事的完整樣貌,「告白」幾已成為湊佳苗一貫的手法。《贖罪》中,儘管書中人物目睹了同一件兇殺案,但不管是每個人的自白,家庭的支持和影響,或者因性格導致的未來人生「贖罪」歷程,都如此不同。

     近日湊佳苗的兩本新作《少女》(皇冠)和《夜行觀覽車》(時報),幾乎同時在台上市,形成「對打」。《少女》台詞較多,兩位高中女生由紀和敦子的視點交替下,搞笑和黑色幽默的橋段不時浮現。這是湊佳苗在《告白》後的作品,但處女作的高牆不易翻越,相比之下,《少女》筆力著重於人性,卻少了推理的要素。

     《少女》將故事安排在單純的高中女生身上,湊佳苗試圖凸顯人性本惡所引起的負面連鎖效應,以及每個人最後終將平等地接受死亡的制裁。

     人性舞台轉向家庭

     而在日本銷售僅次於《告白》的《夜行觀覽車》,揭露人性險惡的舞台,則從學校轉到了家庭。家人關係的崩解和羈絆,成為湊佳苗的主題。

     「觀覽車」日文原意是摩天輪,書中的高級住宅區「雲雀之丘」,奢侈到要蓋自己的摩天輪,不料摩天輪興建期間,看似幸福的家庭,卻驚爆出殺夫事件。《夜行觀覽車》裡的家人們心機不少,既脆弱又暴烈,讓《夜行觀覽車》被譽為「衝擊家庭的小說」,也可看出湊佳苗朝社會寫實派邁進的意圖。

     湊佳苗透過社區鄰居和事件當事者,輪番以交錯的觀點說出「真相」。但湊佳苗說,我們從來不需要了解真相,我們早已被太多的真相淹沒,習慣在千山萬水之後的徒勞無功。喜怒哀傷,早就隨著真相,沉默了。

     某些讀者反映,相較於《告白》的激烈,《夜間觀覽車》像是夜裡乘坐一趟觀覽車,未來雖渺茫,但現下仍擁有靜夜的美好。湊佳苗改變了創作習慣嗎?倒也不是。她在最近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未來5年內繼續作家的生涯,突破自己,不讓自己的代表作僅僅局限為《告白》。」對於未來創作的方向,她也給了答案:「我想大眾仍想繼續讀我的推理故事,好不容易從推理流派中摸索出道路,我希望能繼續在這裡深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