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3,558】

六分半武俠 記無忌武俠小說《中流楫》

內容

六分半武俠 記無忌武俠小說《中流楫》
 
【聯合報╱宇文正】 2011.05.07
中國文化裡,有一支非常獨特的美學思維──姑且稱之為「醜的美學」吧!譬如鄭板橋大小不一、歪斜不整的「六分半書」(註),與他「難得糊塗」的處事哲學相映成趣;喜歡阿炳《二泉映月》的愛樂人,也一定知道那把胡琴一唱三嘆的黯啞歌詠,絕不能以是否珠圓玉潤評斷。

「醜的美學」始祖自然要從老莊說起,「大巧若拙」是老子最高美學觀點,莊子則有更充分的發揮。《莊子》〈德充符〉篇專喜歡寫醜人,有個跛腳、駝背、兔唇的「闉跂支離無脤」,還有個脖子上長個大瘤的「甕大癭」,君王見了他們,再看別人,反覺得一般人脖子長得太短、太細了。因為「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衛國更有醜人哀駘它,無權勢、無容貌、無口才、無知識,而人人信任他,魯哀公問孔仲尼何以故,孔子說這是「才全而德不形者也」。所謂「德不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此人才德讓人看不出痕跡,甚至像平靜的水,外表不動盪,卻可作為衡量標準,是為德的最高境界。

莊子不僅以醜為大美,醜之無用,更有大用。〈逍遙遊〉裡有棵「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的大樗樹,也就是長得歪七扭八,大而無當,連木匠都不屑一顧的大樹,卻可在無邊曠野的路旁,讓人逍遙寢臥,這是無用之用。

如果無法領會這種大醜若美的美學觀、無用之用的人生哲學,便無法真正進入中國的書畫音樂。在武俠世界裡何嘗不是?

金庸小說裡內力深不可測的癡呆老僧覺遠和尚,作者著墨不多,卻極重要。武當、峨嵋兩大門派的開創都與他息息相關。正因深不可測,對這樣人物的描述,似乎便也「大音希聲」,簡筆帶過,留下無限想像。武俠的主角,若非俊男美女,人人愛之,至少也得是個異人。清、奇、古、怪,他總得是其中之一,才能令人印象深刻!

記無忌的《中流楫》卻異想天開,以一個外貌平凡、身有殘缺──左腿較右腿短了一寸,武功也只具有一定實力、並非絕頂高手的蘇寒食作為主角。初讀時,不禁為作者捏把冷汗,如此平庸的主角,能吸引讀者嗎?我卻在幾個晚上一口氣把這本小說讀完。猜測得出是位年輕作家(但知道作者實際年齡僅有二十歲,還是嚇了一跳!),誠懇地以武俠形式向老莊致敬。而他採用的主要素材便是最中國的筆、墨、紙、硯。

京劇裡許多段子分文、武,如伍子胥過昭關,以重唱的文戲為主有文昭關,以重做的武戲為主有武昭關,《中流楫》在我看來是一部「文」武俠。其中,以文房四寶細針密縷勾勒一個秀逸的武俠世界,可說是這本小說的「軟體」;而唐太宗陵寢「昭陵」的祕境探奇則是架構這部小說的「硬體」。就傳統武俠的標準來說,這部小說並未建立「武功」系統,人物的「俠氣」似也不夠。作者對「武」的看法,隱藏在筆、墨、紙、硯等等品物的出場,頗似《倚天屠龍記》裡何足道與那把琴;「俠」的意義,則指向了平凡愛情、平凡人生的追求。平凡人不算是俠嗎?就看你對老莊哲學的體會了!以武俠論之,說來不夠典型,那麼就說它是一部「六分半武俠」如何?

註:古代隸書又稱「八分」,鄭板橋的書法結合隸、楷、行書,於是嘲諷自己的字是「六分半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