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02】

十方一念/林夕三十多年詩作結晶

內容

十方一念/林夕三十多年詩作結晶
2011/05/12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遠流出版《十方一念》】
書名:十方一念
作者:林夕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1/04/01
 
 
內容介紹:
打從高中開始,詩路一直引領著林夕的思路看世界。
日後展開填詞生涯時,仍然念念不忘把現代詩的特質,滲透歌詞裡面,
甚至把歌詞當白話詩寫,例如給王菲寫的〈臉〉、〈催眠〉……。

《十方一念》便是林夕三十多年來的詩作結晶,港版原為100首﹐台版由林夕重新編選為108首,全書共分三部,分別寫感悟、愛情,以及社會實況。

林夕寫《十方一念》,專注在感受、想像與領悟的過程。
他為這些分行的文字正名,一曰歌詞解放體,二曰思考線條錄。
他也建議讀者不要罣礙分別這是詩或是散文。

新書內容搶先看:

本來我想說

本來我想說
天是空的
會不會寂寞
星是暗的
會不會墮落
本來我想說
咖啡因比酒精好
可是他們說
昏迷不會想出大禍
本來我想說的話可以釀成洪水
可恨遠視諸世間
本來非黑即白
卻讓高人賜我有色眼鏡
眼看自己從烏鴉飛出天空一片黑
著地
成色彩斑斕的鸚鵡

雨的距離

電話帶來沙啞的哭聲
原來你那邊正下著大雨
有一剎,我以為雨水
也流到我肩膀
你在說與他的糾纏
紊亂如雨
我像觸到濕潤的溫度
且喝著你口中的自白
情節儘管淋漓
但敲窗的手指
瞬即融散
我又怎能相信,我
還有力打傘子走到
你家
在我看不見的
你的窗外,雨水
扭曲了玻璃,背後
流盪著多少人家的故事
聽筒漸漸
沉重如天空,被窗
框成一幅灰幕
有一刻會垂下來,像披肩
溫暖我
而雨
從未在我窗邊流過

蝴蝶效應

有人在林蔭下看史記
用放大鏡查找不足
古還未為鑒
太陽已聚焦於歷史的一點上
傷口燃燒
片片往事如火蝶飛揚
為千年古木送上死亡之吻
燒掉了好幾個朝代
一節節明一段段清盡成灰燼
火舌舔亮了半邊天
遠處有人失戀
看見雲比平常鑲的邊特別金
於是收回殉情的念頭
林夕:我的個性是寧可美麗、引人注目
2011/05/13 
【博客來OKAPI/文/趙啟麟】 
林夕從小愛讀《紅樓夢》,夢的簡體字「梦」,拆開了便是林夕。攝影/李明宜 
 
有空請回電

不回也是可以的

只是沒有人會相信你沒空

……

有空請回電

已經客氣到這個地步

再沒有沒空的自由

──〈有空請回電〉《十方一念》


Q.你說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如果要為這些分行的文字命名,「一曰:歌詞解放體。二曰:思考線條錄」。


 
林夕新作《十方一念》書影
 
林夕:是的是的。這只是為受眾找一個方便的角度。宋詞要符合音樂不拗口,詩與旋律要保持美滿的婚姻關係。歌詞要跟著節奏音樂的性格,有些題材要看唱的歌手有沒有說服力。

這本書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用擔心有沒有一句記憶點,沒有長度的問題,不用設想何時才進入副歌,我自己是歌手,可長可短可增可減,長度和用字不用再擔心。

Q.《十方一念》,港版有圖,台版是純文字,這兩種版本於你有什麼分別?

林夕:當初在《明報周刊》每週一篇,持續寫了三年多,他們讓我自由發揮,但用了一個很嚴重的字「跨媒體」,每篇除了文字還有配圖,後來便輯成港版的《十方一念》。


現代詩的節奏感依靠分段、分行,還可以因為圖片的選擇,調整字體和字級。我不是美術專業,勉強去做圖文整合,不一定達到專業水平,台版的書就沒有受到我業餘水平的影響。遠流還原為純文字,讓焦點集中在文字。


Q.那請你用業餘水平,談談遠流這三本書的美術設計。

林夕:好的好的。三本書的風格統一,在簡約主義下又有豐富的留白。


《原來你非不快樂》很漂亮,你看看封面,從來沒有一本書的封面上看不到書名的,後來他們告訴我,在某些角度下是看得到的。雖然書名塗黑了,但是如果你安插在家裡的書架上,一定也會記得這本是什麼書。我的個性是寧可美麗、引人注目,審美快感比什麼都重要。真是天才的傑作。


《人情‧世故》,這不是一本敎人學會「人情世故」的書,而是分開談「人情」和「世故」,所以中間那個黑點很重要,封面上的點也很清楚分開,放在正中間,清晰表達了這個概念。


《十方一念》,內容是我在十方世界偶爾的念頭。封面設計真是讓我服了服了,從書名抽出「十」「一」,十對比一,可以從大看小;這也是加減,念頭可增可減;也是正負,矛盾並存。或許是我過度詮釋,但這個封面放在書店平台上會有記憶點。


 
設計師王志弘操刀的三本書封,讓林夕大為讚賞。攝影/李明宜
 

見識越多,又事事上心,就踏上了不歸路,再不能做一個快活天真的笨嬰兒,有多少人心無雜念如小龍女,能學會周伯通的左右搏擊而不走火入魔?

──《人情‧世故》

Q.想對十七歲的自己說什麼話?

林夕:我想想我想想……


我真的羨慕你那時能看一些很沒有營養的電視劇,但是那麼滿足,看鬼片那麼容易被嚇唬。現在看電視劇,會看到劇情遠離真實的生活,而壞人變好人那麼容易,一集就成了。看鬼片時知道這是成人世界的編劇和導演的運作,沒有驚嚇的享受。


你看《紅樓夢》,以為那只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覺得林黛玉太做作,多愁善感得有點虛偽。後來你會知道這本書不只說愛情,而是比喻生活的態度,林黛玉也是身不由己,你後來已看得太通透,無法用童眼看世界的簡單。

Q.有什麼希望十七歲就懂的事?

林夕:如果懂得對一些事情沒那麼執著就好了,執著包括對某人某事、追求完美。

Q.十七歲的閱讀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林夕:十七歲時有所偏好,閱讀以文學為主,看了很多古典詩、現代詩,當然還有《紅樓夢》,我貪圖文字的美麗,儘管意境沒能體會。那時喜歡的現代詩人有周夢蝶、余光中、楊牧、鄭愁予和瘂弦,台灣詩人的文字能生花。


成長之後學懂,好的文學衍伸的範圍不只是以文學寫文學,反映了社會、心理、歷史、人性、宗教、哲學太多太多,不同範疇的書都要多看一點。歷史、經濟以前沒興趣,覺得不夠純美唯美,現在知道這些都是相通的,就如懂得書法之後也能欣賞舞蹈的姿態、音樂的節奏。

Q.一開始為什麼會想寫歌詞?

林夕:小時候看電視劇,那時聽主題曲,例如黃霑為《倚天屠龍記》寫的詞,以及盧國沾的《陸小鳳》片尾曲〈鮮花滿月樓〉。他們在三言兩語就將主題交代出來了,太厲害。


可是當我閉上眼,再睜開眼

只看見沙漠,哪裡有甚麼駱駝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沒甚麼執著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百年孤寂〉,林夕作詞,王菲演唱

Q.何時開始讀佛經?

林夕:很多人讀過心經,隨口能唸出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佛經的觀念大家多少知道一些,但是知到、感到、做到、想到又不一樣。


1998年時因為歌詞已經寫到一個瓶頸,以歌詞解剖悲傷似乎夠了,因此開始讀佛經,想要從中找到答案。所以在王菲的《只愛陌生人》專輯中寫了〈開到荼糜〉〈百年孤寂〉,因為王菲本是佛教徒,她讓我盡情發揮,我的膽子就壯起來。


當時寫歌詞以為是從自己的腦袋中震盪出來的,後來發現原來我尋找的答案符合佛理,〈百年孤寂〉的歌詞是佛家破除我執的觀念,這也是《華嚴經》,甚至跟蘇東坡的詩詞相通,例如他的「回首向來瑟縮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Q.你自己有什麼執念是無法破除的嗎?

林夕:對外表、美麗的執著,不只是人的外表,包括對一張桌子、對周遭環境。我太喜歡美麗的東西,但是在香港,家具太多也是一個煩惱,房價那麼貴。


現在的我,沒有輸不起的,但仍會不開心。當然若現在有把槍指著我的頭說:放下吧,那當然會放下。現在創作既然不是搏取人的稱讚,就應該放過自己,擁有平安生活的費用就夠了,毀譽其實無所謂。


視野遠離外面遍地啄食的

落湯雞

最終

嘗到一點甘露的

竟是一隻井底蛙

──〈井蛙與雞〉

Q.似乎很喜歡「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的觀念?

林夕:是的是的。現在社會喜歡堅強、正面的觀念,電視上的勵志節目都要我們堅強、要擴大世界,但有時我們需要縮小一點。人生就像拉一條橡皮筋,也像在密室中發一顆球,用的力道愈大,反彈的力道也愈大,迎到的不一定能彌補失去的。事業心強是為什麼呢?我覺得能買回自由的時間就夠了。

Q.你寫露水與荷葉、皮帶與褲子、香菸與愛情、圓與方,似乎特別喜歡寫物件、喜歡格物?

林夕:寫物件是受禪宗公案故事影響,禪宗思考、說法的工具都是物,我自己也是從物件中得到很多想法。抽菸與愛情一樣,對人都零好處,但是上癮了,要戒也是沒辦法。


※延伸閱讀:新書鮮讀/十方一念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1839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