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廣告片人生--我渴望的時光
2011-05-28 中國時報 【袁瓊瓊(作家)】
可能因為作者法比歐.佛洛是演員,這本書很像是電影腳本,雖然是極優美和細膩的腳本。在閱讀的時候,我看到的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畫面。所有字句都可以直接還原成一部義大利影片。不是狄西嘉.費里尼或維斯康堤那種沈痛的寫實主義,甚至也不是馬可.圖立歐.喬達納(Marco Tullio Giordana)和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的安靜悲憫,而只是一部輕快的,甜美的,帶了小小憂傷的影片。
男主角羅倫佐的人生出了問題。他40歲了,雖然事業成功,但是與父親多年不和,女友也因為他不肯承諾離他而去。現在,他得知了兩件事:分手的女友即將結婚,同時,他的父親被檢驗出體內有癌細胞。
他突然面臨了兩個「即將失去」。人生的失去通常猝如其來,而羅倫佐幸運的是,他還在那個臨界點的前面,雖然期限緊迫,然而他有機會可以去改變和挽回。
全書說的是「失去」。面對失去(或即將失去)之時,我們才能看出自己真正不願意失去的到底是什麼。在那個時候,執輕執重非常清楚。羅倫佐對於前女友的熱情重新燃燒起來,也重新開始整理從小到大與父親的關係。
他與父親的問題非常簡單,他父親是不善表達的男人,整天忙工作賺錢,與兒子的互動不良。他與女友的問題也非常簡單,他也不善表達;或說他和父親一樣,對於表露真情有障礙。父子都習慣了對某些事情視而不見。在做父親的,是因為信任兒子是自己生的,不以為溝通不良會傷及親情。在兒子,則是誤以為良好的溝通是粉飾太平,只要不說真話,問題便不成其為問題。而兩代男人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不善溝通的人,答案也很簡單,因為貧窮,因為缺乏,因為總是一無所有。
這其實是很嚴肅的命題,無論是貧窮或不善溝通,甚或男人之難於承諾。而法比歐的寫法極為討喜。一邊探討羅倫佐的危機,一邊安排了他的好友插科打諢。在卑賤痛苦的現實描繪上,敷裹以哲學家與詩人們意涵深沈的名言。在羅倫佐的人生中,沒有含糊的思想和模糊的畫面,一切都明確和清晰。所有問題都有答案,所有的結果都有明顯的成因。簡直跟記帳本一樣邏輯分明。某個觀點看,這是簡單和愉悅的人生,並且令人安心,沒有不可測因素,一切的不可測,也在可測的範圍內。但是這個美妙的,近乎公式化的人生,其詭異之處便是,它其實不真實,只「貌似」真實。
因此,這只是羅倫佐的故事。就算你與他有一樣的問題,他的解決方法不適用於你。法比歐「貌似」在寫某種生活環境,「貌似」在寫某種男人,「貌似」在寫某種父子關係,「貌似」在寫某種男女感情,但是很像廣告片,那是「演」出來的,你不能說那不真實,但不能以為那就是真實。
然而人生是不能沒有廣告片的。我們在重要的時刻都會拍廣告片,結婚、生子、做壽、退休,所有的慶典,凡是那些希望留下美好回憶的場合,我們都在拍廣告片。過去的人把廣告片留在記憶裡,現代人就直接拷成碟片。無論我們的真實人生如何平凡乏味,那些「廣告片」的部分,記錄了我們曾經精彩。也預言了我們有可能精彩。
回頭來看書名,就感覺作者事實上明白他寫的是什麼,他寫的是渴望與冀求。夢想不必要真實,但必須要美好,有如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