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03】

周末書房/反高潮的最後鄉關

內容

周末書房/反高潮的最後鄉關
 
【聯合報╱林俊穎】 2011.06.11
 
推薦書:蔣曉雲小說《桃花井》(印刻出版)
遠在三十年前,蔣曉雲意氣風發的少作就已展示她小說修為的兩條主脈絡。其一當然是披著鴛鴦蝴蝶糖衣而被識者如夏志清、朱西甯先生交相讚譽的〈隨緣〉、〈掉傘天〉、〈姻緣路〉,其二諸如〈樂山行〉、〈春山行〉、〈牛得貴〉、〈宴〉三部曲,主要聚焦外省第一代離散且封鎖在台的哀樂涕泣人生。第二條脈絡的寫作,自制但不矯飾地流露飽含悲憫的同理心,不譏誚,不犬儒,憐老惜貧;直言之,那是一個與張愛玲劃清界線的蔣曉雲。

銷聲匿跡三十年後乘著第二條脈絡歸隊的蔣,首先令人驚異她的小說功力未曾流失分毫,也讓我們確定那書寫脈絡的因果,書名充滿反高潮張力的《桃花井》,底蘊來自蔣與父親深厚的感情與素材供給。

蔣長期封筆前稍微碰觸過的上一代人事,隨著歷史的延續前進而變化,地名綺麗古典的《桃花井》訴說的是外省第一代老死前的最後一程,逆向跨過海峽,重返闊別的家鄉,套句流行語,有如鮭魚返鄉嗎?然而鮭魚回溯抵達生命起點,不正是死亡的開始?書中兩個取樣,楊敬遠如此,蔣大力著墨的李謹洲雖然有幸(?)多苟活幾年,成就了一樁買賣式婚姻,卻是展開了倫常關係破網的數倍延伸。這個少年得志的「老縣長」,一生不斷「選錯邊」,反覆成為政權的犧牲,他堅韌地撐到落葉歸根,牽扯的是兩岸三個家庭荒謬惱人的恩怨糾纏。時間老化力量的可怖,同一批人若時光倒流回到民國之前,豈不是章回小說裡「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然而楊敬遠、李謹洲這樣的「苦人」,在1949國府撤退與1989開放探親兩個分水嶺之間被拋擲虛耗,《桃花井》不是剝洋蔥,蔣國畫般水平展開,讓讀者跟隨,自由推移視點,小說家要如實呈現的都在其中:海峽兩邊的參差對照,遠不是京滬一級城市可比的桃花井為開放改革巨輪輾過的碎裂景像,李謹洲親人鄉人對現代生活及其知識技能的操作之蒙昧,那最後的妾婦董金花高貴的野蠻心靈,一層層的加總,就是人的底層那生存與尊嚴的惘惘抗爭。

2008年外台會出版了一本《鄉關處處》,全書盡是楊敬遠、李謹洲那樣的錐心血淚。《桃花井》在精神上是否也要為諸多無權無勢的外省第一代平反,有待確認。我們讀者的幸福是真空了三十年後,再讀到蔣曉雲,見到她開啟了一己的晚年風格,《桃花井》在在顯示了蔣坦誠的對她敬愛的父親那一代人的多愛不忍,對那些身不由己被捲入時代狂潮的外省第一代草芥,蔣謙畏的想要寫出她的理解與他們的複雜,這正是小說最珍貴的精神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