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台灣文學像踩不死的野花
2011-07-17 中國時報 【廖志晃/南投報導】
政大教授陳芳明認為,台灣住民自成文化傳統,活生生的文化和歷史貫串其間。(廖志晃攝)
百年來,因為統治者更迭,台灣文學受到語言、思想限制,但作家們仍透過隱喻、象徵手法書寫「像踩不死的野花,繼續戰鬥下去」;政大教授陳芳明認為,台灣住民已自成文化傳統,不因統治者帶來的語言、制度而改變。
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與中國時報開卷版主辦「作家撒野.文學迴鄉」講座,十六日由政大教授陳芳明在竹山欣榮圖書館主講「我的文學歸鄉路」。大師升堂說法,觀眾反應熱烈。
陳芳明說,他因為被列為「黑名單」長期滯留海外,直到一九九二年回台灣,才有機會細讀台灣歷史與文學,不禁感歎同時代的讀書人,都走了迂迴的道路。
陳芳明指出,他挖掘歷史,發現台灣奇女子謝雪紅,廿五歲到莫斯科讀書與蔣經國相遇,她不僅是女性、左派,還經歷東京(日治)、南京(國民黨)及北京(共產黨)統治,一生行腳堪稱台灣近代史縮影。
彰化醫師作家賴和是台灣新文學之父,當年則是冒著隨時被日本警察拘捕的危險,發表言論對抗殖民政府;創辦台灣民報,提攜作家楊逵、呂赫若等人;賴和出殯時,彰化全城民眾恭送,在前頭提孝子燈的人就是謝雪紅。
陳芳明表示,戰後初期,台灣作家尋覓文化歸屬,在日本、中國和台灣間擺盪,使用的文字也受限,但未澆熄抒志、創作的熱情,也見證歷史和思潮變遷風貌。
如今,女性、原住民、眷村、同志文學作品推陳出新,甚至已有新台灣之子書寫母親的越戰記憶,堪稱台灣文學史上創作最自由、蓬勃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