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567】

《熙攘之間》寫大時代顛沛流離

內容
  • 2011-07-22
  • 旺報
  • 【記者林采韻/台北報導】
 ▲《熙攘之間》作者潘松帶。(記者孫瑋芒攝)

 ▲《熙攘之間》作者潘松帶。(記者孫瑋芒攝)

     繼《巨流河》、《大江大海1949》之後,書寫大時代小人物顛沛流離的長篇小說《熙攘之間》,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辛亥革命百年出版。作者潘松帶以60萬言構築這本時空跨越兩岸三地的著作,透過小說式的自傳手法,將在大陸歷經土改鬥爭、偷渡逃難香港、在台灣面對白色恐怖等過程,如實還原在現代讀者面前。

     潘松帶今年已屆78歲高齡,手中抱著這本以近30年光陰完成的著作,難掩心中的興奮和激動,「經過如此苦難,我常想老天讓我來到這世上,就是要我把這些小人物的身影留下紀錄,如今終於對這個時代的人有了交待。」

     黃清龍:坦誠交流歷史

     昨日新書發表會上,《旺報》社長黃清龍、《文訊》雜誌社長封德屏、作家愛亞、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常務理事丘秀芷等皆到場致意。黃清龍表示兩岸對於過往歷史的認知,必需彼此更坦承交流,才能消弭隔閡,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丘秀芷指出,此書內容有血有淚兼具時代和文學的價值,文中對於自然、內心刻畫的精采度,讓她不禁讚嘆:「《老人與海》也不過如此。」

     潘松帶1958年來到台灣,當時充滿熱血的他,在香港投考中華民國政府「特師科」,本以為自己藉此就能成為「特」務,回鄉拯救苦難的同胞,殊不知此「特」非比「特」,來到台灣才恍然大誤,自己只不過參加了一場單純的小學教師考試。潘松帶說,初抵台灣時,逃難畫面總是在夢中纏著他,驚醒後經常不知身處何地。

     在擔任教職期間,他勤於筆耕,陸續在《中華日報》、《師友月刊》等發表文章,50歲時他嘗試以日記的方式,將腦中的記憶一層一層的剝開,過去點滴歷歷在目,「那些事情刻苦銘心,只要經歷忘不掉的!」

     大跨度 直擊陸港台

     在《熙攘之間》,潘松帶目睹共產黨以雷霆方式施行土改鬥爭,多數地主遭受槍斃;經歷偷渡香港的漁船被炸沈,之後被逮捕監禁人民監獄;踏上寶島被國民黨特務系統列入「黑名單」,身家性命受到威脅。

     全書60萬字地點含括兩岸三地,包括解放前後、殖民地香港、國民政府台灣4個社會,牽涉人物角色超過2百個,其中絕大部份是真實的小人物。

     潘松帶強調,他並非基於特定的政治立場進行寫作,也不想針對某政權做片面的控訴,因此他選擇以寫實小說的筆法,盡可能忠實還原目睹的一切,然後留待世人自行評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