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18】

書評-人類尚未解放他們高喊革命

內容

書評-人類尚未解放他們高喊革命
2011-07-23 新聞速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看到《革命將至》這個書名,膽顫心驚。讀之,思緒起伏。

     1914年,歐洲列強搶奪商品市場,爭端不能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到4年,第一個共產國度蘇聯意外誕生。其後,體制危機持續,經濟大蕭條召來納粹,在西方,蘇聯及歐陸共產地下黨人抵抗法西斯居功厥偉,遂有戰後許多歐亞國家投入共產懷抱。

     共同敵手納粹既然覆亡,昔日並肩作戰的美蘇兩國,歧異立刻顯現而進入冷戰,其實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兩種路線的內部對峙。到了1980、90年代之交,共產政權在歐洲解體,單極、美利堅獨大的格局成形。從此,先前因為意識形態的競爭,願意以接近充分就業,以及較高水平的福利給付,換取與鞏固民眾忠誠的西歐國家,已經不再需要戒慎恐懼。過去20年來,西歐失業率因此高居不下,直至現在,敏銳的年輕人如本書作者,甚至說出:「我們的失業就是我們的工作」、「沒有虛構也能活得非常好的世代,不指望退休、不相信有工作權這回事」,「一舉逃避工作」是未來的希望!

     與失業逆反,過勞與職業身心傷害如影隨形,大量湧現。體制不能協調,只是矛盾。解放個性、坐擁「移動式的私人空間」,實現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網際網路的結合,但事與願違,「這種能動性令我們失根、孤絕、流離」。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之際,綠色產業崛起收割之時。財富的積聚愈來愈多,貧困的人只多不少。科技愈來愈見發達,人未解放,是科技駕馭了人。

     現況讓人義憤填膺,列寧當年的提問《怎麼辦?》注定不請自來。本書以將近四成篇幅,從事心理建設之後,提供與說明革命的教戰手則。行動者可以單幹,但不能永遠是孤鳥,聚首、串連、結社與組織,都有必要,但又得戒慎,不能「期待組織」。實際行動至少分作三類。「廢除金錢」彼此交工生產所需、「減緩工作速度」、「避免直接對抗」,這些是溫良恭儉讓,沒有風險。世界各大都市的空間幾經炒作,早成生產過剩的商品,不必買房,四處都是為投機而興建的住宅,「占領空屋」就是廢物利用的最佳手段,如同「毀損機器」與「洩漏企業機密」(軍政機密,已在維基洩密網站),只要不被抓到,就可盡情施行。最激烈的手段就是「搶劫商店、街頭開戰、群眾暴動、癱瘓港口、永久消除電腦資料、炸毀發電系統」,果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世人能夠響應,採取這些行動,邁向目標嗎?本書以優美散文寫成,作者自稱「隱形委員會」,表示「共產主義……要謹慎使用」。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作者是無政府主義者嗎?若要拋棄共產主義,書中何必多次提及?若要擁抱,謹慎究竟又指什麼?這是個謎。答案有二。共產主義是荒謬的代罪羔羊,不宜使用,如七月初馬來西亞政府以「復辟共產主義」為名,逮捕馬國社會主義黨人。與前相反,美國著名右翼民粹的電視人葛林.貝克連續3年在節目中提及本書,此公曾「幫倒忙」,大力倡導海耶克卻讓學界因人廢言,「無法認真看待海耶克」。負負得正,貝克詆毀真正的共產信念,會讓歷史信譽不佳的共產黨人鹹魚翻生於一時一地嗎?

     無論為何謹慎,本書源出法國而不是他邦,顯示法蘭西不愧是激進社會主義思潮的重鎮。法共不但不改名,政治實力雖然連年衰退,仍然可以拿下第三。提及共產主義,還有誰不談白度(Alain Badiou)?同樣,瓜塔里(Felix Guattari)及奈格里(Antonio Negri)去年重印的《結盟新路線.自由新空間》,不就在思索與辨認「共產黨人的組織問題」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