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懷恩慈善基金會、聯合報副刊
時間:2011年7月9日
主持人:黃鎮台(懷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與談人:陳義芝、林黛嫚、王盛弘
今年邁入第六屆的懷恩文學獎,最初宗旨單純只是希望藉由文字和《聯副》的影響力,把各個角落的善行善念與彼此關懷的故事散播出去,期盼除了科技、創新、經濟競爭力等思潮之外,也能夠聽到溫暖人心的聲音。而今更意外發現,提倡全民寫作的行動,也為文學領域注入了一股新力量!去年第一次增加兩代寫作的項目,投稿作品水準很高,首獎作品描述兩岸離散幾十年的大悲劇,尤其令人感動。因此今年的兩代寫作組獎額增加,評審作業亦將獨立出來。
兩代書寫,開啟更寬廣的視野
在兩代書寫方面,宇文正認為這個範疇裡有很多題材可以寫,而兩岸分裂過程中的第一代持續在凋零,許多大時代的小故事如果沒有被寫下來,便將隨著這批人的消亡而散佚。很多老一輩的人擁有太多的故事,可惜因為失學或種種因素,沒有能力或機會把他們的經歷記錄下來。近幾年來,齊邦媛教授寫《巨流河》、作家成英姝為父親開設部落格,多少都是為父執輩的生命歷程留下痕跡。
陳義芝指出,兩代書寫在眾多文學獎裡顯得極有特色!因為大時代一定是散文勃興的時代,例如時局劇烈變動的春秋戰國、文化氣象恢弘的盛唐……民國初年的新文學運動也是如此。推翻滿清之後,因西潮進入中國,各種思想觀念亦隨之變動,接著戰爭爆發,流徙遷移,有寫不盡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如果沒有抒發的管道,這些故事將隨時間流逝而湮沒。將來的正史寫作也不會關心這些民間的恩怨情仇,是以兩代書寫確實有時代的需求。
有一年的聯合報文學獎評審說參賽作者都只看著自己的肚臍眼。「兩代寫作有一個大時代的格局,作者便不再只是看著自己的肚臍眼了!」陳義芝說,平常人們寫作沒有得到啟發與引導,自然從自己熟知的事物開始寫,兩代書寫等於引導寫作者去看他們的上一代、看整個大時代,因而寫出的作品就會不一樣!
林黛嫚希望能為懷恩文學獎提供一些新的想法,由於大多數作品都著眼於親情,她提醒撰文者,即使是親情,在大時代中仍有許多題材尚未被發掘。例如她教授小說創作課程時,曾聽過一位學生講他爺爺和爸爸分隔兩地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也只是寫自己家人,但卻有一個特別的切入點──當年這位學生的爸爸來台灣,爺爺留在大陸,本以為兩岸開放後爸爸應該回去找爺爺,結果卻是爺爺歷盡千辛萬苦來台灣找兒子!為何如此?原來爺爺是國軍潛伏在大陸的高級幹部,身分特殊,不能曝光,所以爸爸不敢跟爺爺聯絡。後來爺爺出現在他們家時,看到他父親的震撼,也讓他感受到親情的力量。「所以看似被寫過非常多類似內容的題材,還是可以找到新的出發點來寫。」
全民寫作,文藝美學新力量
黃鎮台解釋,全民寫作的前提是要故事真實,可是真假有時很難判定,所以還是以感動人為主。既然希望找出社會各角落的感人故事,便要考量有些人是不動筆的,所以兩代寫作不限定親屬關係,可涵蓋廣義的年輕與年長的人,只要願意挖掘,鄰居或街角麵攤老闆的故事也都可以寫。同時希望這些文章能讓大眾接受、有所感動,所以要求文字樸實。
陳義芝認為,資本主義時代造成頹靡、奢華的風氣,文風也會遭到流俗習染,文章荒忽虛誕或詭譎做作;而兩代書寫結合全民寫作,可召喚非專業的素樸大眾來寫,正好平衡一下,為這個時代的文學注入一股新力量。「好作品就是合乎人情的,無論耳目之間、飲食男女或日用平常之事,只要感觸真切、題材特別、能感動人心又表達完善,便是有內涵且質地堅實的作品。」
若再從寫作的角度來思考文藝美學,陳義芝引述《論語》中孔子談文學之美的篇章,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就是先要有素樸的畫布,再加以精準的彩繪,方能形成好的作品。文字只是工具,若言之有物,素樸中自有力量,素樸本身便有光輝。
「不要覺得寫作沒用,其實寫作大有用!」陳義芝強調,寫作可以抒發心情、啟迪他人、整理思緒、辨明事理,使自己原本的思考更扎實、豐富;有時候腦子想過就忘了,包括許多珍貴的記憶與靈感,寫下來才不會有遺憾。
宇文正補充,目前大部分的作品都集中在親情方面的描寫,尤其學生組,大多數學生感受較深的,總是從親情開始。比較特別的是,醫學系的學生因有較多機會接觸到生死的課題,每年學生組都有許多醫學系學生參加,而且都寫得很好。她希望各行各業、各種背景的人都來寫,如此才能使題材更多元,擴大這個文學獎的面向。
以文學傳播善念,勸世不說教
台灣的文學獎非常多,各有其宗旨,王盛弘自2006年即承辦首屆懷恩文學獎徵文活動,深刻感受這個徵文,在眾多文學獎中極具特色且意義非凡。譬如去年的兩代寫作組首獎與二獎得主透過文章在《聯副》刊出的機會,找到失聯多年的故舊,他說:「這個文學獎的影響力正在逐漸發酵,在社會上造成了善的循環。」
善行善念有很多種,林黛嫚覺得應該提倡現代複雜社會已不太鼓勵的雞婆性格。譬如曾經有人看到車禍熱心去救援,卻反而被誣陷為肇事者,這類事件使現代人變得比較冷漠,但這時候反而更需要雞婆的人,像塑化劑事件就是衛生署的楊技正發揮雞婆性格才發現的。有時候其實只需要多付出一點點關心,也許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並因而出現一個善的結果,就跟傳播善行善念一樣。「撒一批種子,不需要介意何時開花。」林黛嫚說,同一件事,可以往好的方向思考,也可往不好的方向思考,但多正面思考,生活總是比較快樂!
陳義芝亦有感而發,想起《詩經》所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別人送我一顆木桃,我要以美玉回報,這不是報答,而是要永遠維持這份美好的情誼!這便是人與人相處的道理,如果文學作品能表達出各種親情、職場等人際關係之間的相處倫理,世界就會更美好了。這個時代講究「怪」,寫得好不好不重要,但要色情、暴力或夠怪,連文學批評都找怪東西,所以社會變成「怪社會」!這時,善行善念就特別需要發揚。不是搞怪才能躋身好作品之列,而是讓人感動才能成為好作品。
寫作吸睛大法,題材角度急轉彎
林黛嫚擔心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作品太平凡無奇,一定不會得獎,因而放棄,她提醒有心參與徵文的人,其實只要稍微轉一下,即使平淡也會淡出味道來。例如去年文建會為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參加徵文而舉辦的文薈獎,小說首獎的作品講一位肢障者,他一直想幫助一位手腳健全的朋友,然而後來朋友卻突然消失,再也不聯絡了,數年後他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傷了朋友的自尊心,常人的心靈有時候反而比肢障者更脆弱。這就是觀看角度的不同,有了構想之後,再轉念一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就從平凡中流露出人生的況味來了。
王盛弘也贊同,並不是身世崎嶇坎坷才有故事,前幾屆得獎作品裡就有些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因作者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而寫出好文章,例如第四屆社會組首獎〈髒日子〉,寫父母在市場殺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將心情轉折表達出來。此外,他建議有意參加兩代寫作組的參賽者,可以多關注職場上的傳承,例如師徒之間的情誼,讓關懷的範圍更寬廣。
至於一個人能否持續寫作,宇文正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對人有興趣,並且這個興趣不應該只限於自己與家人之間,而是必須把視野擴散出去!
●懷恩文學獎開始收件,8月26日截止,徵文辦法參考網址:http://mag.udn.com/mag/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