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71】

聯副故事屋/乞丐王子

內容


 
【聯合報╱陳漢平】 2011.08.01 03:48 am
 
 
 

圖/葉懿瑩
在繁華現代的台北市,我雖愛東區新式商業,卻更留戀西區的懷舊、溫馨。老街雖已翻新,街景卻保留了原狀。聽說近年,它又成為青少年喜愛的場所。

電影院、餐館、服飾店,小而精美。如今又多了年輕人的創意商店。每次回國,我總會到西區,獨自閒逛,吃點消夜,重溫往日夢境。

走廊上,有書報攤、刻印站、小地攤,雖然零亂,卻代表著一起走過的歲月,我一直將它們當作城市歷史一部分。

最近我改變行走路徑,就在小街轉角,我看到一個乞丐,坐在走廊內側,面前放著一只舊紙盒,和一塊寫著字的紙牌。

這個城市裡,還有乞丐嗎?

乞丐總是令人感到不安,教人看到了一個不敢面對的真相,感到有些愧疚、無助。這麼多年的繁榮,難道還趕不走貧窮嗎?

其實在海外,在首善的美國,我就曾為此而困擾。好幾次在高速公路出口,看到站在路旁的流浪漢。有的身穿舊軍服,拿著一塊紙牌,寫著:「無家的越戰老兵」。銷售建材的連鎖店前,也會有墨裔移民,聚集徘徊,等待做零工的機會。

街角這個乞丐,樣子又特別淒慘,雙腳拖著似乎有殘缺。迎著秋風,像有寒意,身體略微顫抖。

他像個被進步歲月,遺忘在這裡的人。

我輕步走過他身旁,放點錢在紙盒裡。那人仍垂著眼,望著地面,沒有抬頭。

我看清楚紙牌上的字,大意是:那人從小殘廢,無親無戚,又體弱多病,飢寒交迫,逼不得已。

數日後,在朋友聚會裡,話題轉到了貧窮問題上。

小楊喜歡旅行,他說:「這個地球上,有人活在天堂,有人活在地獄。不止在非洲、印度、南亞。在任何國家,走出觀光旅館,偶爾轉錯彎,就會看到最貧窮的角落。」

經營科技業的彼得,揮揮手:「你們擔心也沒有用,貧窮永遠不會消失的。即使每人分發同樣的錢。我相信:不到一個月,貧富差距就會出現。錢會被用掉、花掉、輸掉、騙掉,誰都擋不住。」

老梁是人道主義者:「關懷貧窮,關心生態,這總是一定要做的嘛。」

老章在西區有一家進出口公司,他問我:「那個有腳疾的乞丐,是不是就在我公司附近?」

「好像是。」

老章笑著說:「告訴你一個小祕密,那個乞丐,其實是假的。」

「假的?這怎麼可能?」我太訝異了。

「我公司有人親眼看到,不會錯。每天到了深夜沒人,他就會站起來,走掉。」

過後,再經過那個街角,我忍不住仔細看那個乞丐,他怎麼看都不像是假的,別人一定是弄錯了。

他的舉手投足,都那麼逼真,甚至令人有一種感傷、一種感動,這怎麼假得來呢?

會不會正由於特別逼真,反而有問題?這麼一想,倒看出一些破綻。他身體寒冷顫抖的樣子,彷彿有固定節奏,這個節奏並且似曾相識。

我終於想起來了,他裝得很投入的動作,似乎在模仿從前一位有名的台語歌手。

不過,就算他是假的,也只是假裝殘疾,貧窮總是不假吧?乞丐畢竟要不到多少錢,如果不是走投無路,怎麼會假裝乞丐呢?

想著,我還是輕步走近,在紙盒裡放了點錢。那人正好抬頭,看到我一眼。

又過了一陣子,我到某藝術大學,去探訪一位教授好友。

我們談到最近台灣拍出的幾部好電影。

他說:「演藝工作,就像作家寫文章一樣,是要使人看見。這些年,台灣有許多珍貴生活經驗,值得我們認真詮釋,讓世人都能看見。」

他語重心長地說:「台灣不止有偶像劇。明星,並不是天生的。演員,像工程師一樣,是下功夫培養的。我相信有一天,台灣的演藝、文化產業,也會像電子業一樣,推廣到全球市場去。」

當晚,好友邀請我去觀賞他們學校的舞台劇,是戲劇系學生演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扮演丹麥王子的那位學生,身手靈活,表情豐富,演活了那個角色。

看著,我心裡感到很奇怪,怎麼這個年輕學生,總令我聯想起街角那個乞丐呢?兩個人造型完全不同,一個年輕帥氣,一個滿面憔悴,哪有一點相似呢?

「這個哈姆雷特,演得很好。」我說。

「他是我們這裡的學生王子,這裡女生多於男生,男演員較難找,特別搶手。他常演王子,除了哈姆雷特,也演過《天鵝湖》裡的王子,和《特洛伊》的帕里斯王子。他在馬克吐溫的《乞丐王子》裡,不止王子演得很逼真,演那個乞丐,也是唯妙唯肖,真是令人叫絕。」

有一天,深夜,我又到西區吃消夜。遠遠的,正巧看到街角的乞丐,四面張望一下後,就站起身來,轉入附近一條小巷子。看他的側影,還真像那個戲劇系學生。

基於好奇,我也繞到小巷子裡。那個假乞丐,走到牆角一間簡陋的鐵皮屋,推門進去,門卻沒關上。從門外就可以清楚看到狹窄的屋裡。

屋裡的場景,卻令我很驚訝,原來屋裡地上草蓆,竟也坐著一個雙腳有殘疾的人,樣子憔悴不堪,比假乞丐更像乞丐。

假乞丐把裝錢的紙盒,交給真乞丐,真乞丐滿臉感激愧疚,幾乎要向他磕頭:「真是不好意思,太難為你了,太辛苦你了。」

假乞丐扶住他:「不會啦,是我自己願意做的。你好好養病,不要放在心上。其實,我這樣做,不止是要幫你,也是要帶給大家一些訊息。」

我從小巷退到大路上,過沒多久,假乞丐就從鐵皮屋出來,已經換下乞丐裝,換上了平時學校裡的休閒服,輕鬆地漫步走出小巷。真的就是那個戲劇系學生。

突然看到我,他好像想閃躲,見到我臉上善意的笑容,就沒躲開,只是尷尬地帶著微笑。

我向他打了個招呼,說:「我很想和你談談,可以嗎?」

他並沒有拒絕,我就請他到旁邊小吃店坐下。

「可以請問這件事的緣故嗎?」

原來:以前他常到此吃消夜,常看到剛才的真乞丐,坐在走廊角落行乞。基於同情、好奇,就問出了真乞丐的住處,偶爾送些餐點去給他。

有一次,接連好幾天,都沒看到真乞丐。他忍不住到鐵皮屋去,卻發現真乞丐生病了,原本就身殘體弱,這下更無法行動。

善心學生,想不出幫忙的好辦法,一下情急,才會異想天開,去裝扮乞丐,替真乞丐行乞。

「老實說,你扮演得還真像。」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騙別人啦。」

我只好安慰他說:「這怎麼算騙人呢?應該算是做好事。坦白說,像這樣的好事,別人還做不來,需要有些天分。」

他終於笑得有點得意:「我在學校演舞台劇,就很用心揣摩角色心理,沒想到,居然會這樣派上用場。」

我說:「你可以當窮人的代言人,窮人請不起代言人,你就算是代廣告業做廣告的志工。你演乞丐,只是將路人善意布施,轉到那個真乞丐手裡。」

「的確不錯。其實,即使演王子,我也只是代言人,觀眾同情的是哈姆雷特,不是同情我。觀眾對王子的憐憫、喜愛、尊敬、羨慕,都不屬於我,我只是代為保管,終究還要轉交給哈姆雷特本人。」

我於是接口說:「這麼說來,哈姆雷特豈不就像在向觀眾乞討感情嗎?」

「對,哈姆雷特不但有莎士比亞,和許多演員,替他做代言人,並且可以超越時空,向全世界、後代人,索取感情。

「我們演員,就是負責替古今中外悲劇、喜劇主角們,向觀眾代收這些感情,轉過去交給他們。」

我確實有所感悟:「就像莎士比亞說的,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演員,自己選擇想扮演的角色,無論扮演作家、科學家、企業家,都需要認真揣摩角色,好好扮演。

將來到了某一時候,每個人也都需要褪下戲裝,回歸到悠閒自然的自我。」

他說:「我自己選擇扮演的,是一個好演員,這樣就能再扮演更多其他角色。聽起來,會不會有些取巧?」

經過這件事,下次我再看到一個乞丐,或一個王子,都可能會抱持另一種不同的看法。

【2011/08/01 聯合報】@ http://udn.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