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80】

周末書房/以書寫蛻歷史殘繭

內容


周末書房/以書寫蛻歷史殘繭
 
【聯合報╱吳鈞堯】 2011.08.20

推薦書:林文義散文集《遺事八帖》(聯合文學)


寫作,讓文字說話。以詩、小說或散文「說」,異姿態、別氣味,說到底,還是人在說。散文的「大」,必與「小」對位,若對照成立,小散文多風花雪月、蒔草雅廚,「大」散文則家國與歷史、小我與大自然,短暫與永恆,上窮碧落下黃泉,想的、追的、問的,都能越繞越深。

林文義《遺事八帖》,八篇構一書,每篇萬字,篇幅夠大。篇幅大,若不能一口氣說盡,就得換氣再說。這就是本書的結構。若以「氣」論,林文義氣息悠悠。書中自承為文數十年,遭父親反對、白色恐怖恫嚇,依然秉持初衷,氣若不長,早已揚棄。內容交代多國旅行、黨外運動、政治剖析、歷史演義、叢書百彙,也必須年過半百,方能養氣若斯,亦如蠶,得飽食桑葉,方能作繭。

氣出,須綿密,方能致長,不過,〈魚龍前書〉、〈雙桅船〉、〈未來的未來〉卻縱橫放情,如魚游、如龍躍,字裡行間中氣飽滿。〈魚龍前書〉追問台北盆地前世今生,質問人何以為人,暗合〈日島〉的日本人該是什麼樣子,〈紅與白〉台灣人該是什麼模樣?作為全書首作的〈魚龍前書〉,魚與龍,靜謐與殘忍,是台灣歷史與作家生命的辯證。內文提到「自己頸間已是張合之腮,是魚的避遁,卻具備龍的憤怒與暴烈」,魚、龍本為不同物種,卻調融了,凶暴自殘、誅殺異己,無論藍綠,皆是「魚龍」。

良善的人──良善美好的人們,是經歷進化,或基因突變,而為「魚龍」?林文義逐一尋覓。〈雙桅船〉從靜美的日本關西琵琶湖,轉至困於玻璃瓶中的雙桅船,再參差敘述鄭成功、蔣介石,兩個坐困島國,一心兵進大陸的主帥,他們的殺戮成就霸業,志業跟鄉愁成了島民困惑的淵藪,林文義問,「精巧、細緻的模型船如何置入瓶中……如鴿翼似的帆幡,不自由、非自願的禁錮」。今日台灣人民,仍與鄭成功、蔣介石,不分時差地,同囚一船。〈未來的未來〉再度與時間密語,再仔細品嘗文字的深義,於是,書名「遺事八帖」成為創作結構的一環,與內文多次提及的青春、遲暮,構成時間命題;亦即何事非遺事?衰頹的王國、偷朽的政權、肉體與美好,何事不老、何者不遺?

有的,那就是作者堅持的筆耕。這是林文義的浪漫與信仰,吸一大口氣,鼓漲文字,或如美人唇、或如夫差劍,破繭。於是,遺事雖老,但文字常青,遺事、遺字,縫合個人與時代,人的有限,便翱翔在無限之中了。
 
全文網址: 周末書房/以書寫蛻歷史殘繭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537683.shtml#ixzz644TZeM4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