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02】

周末書房/在路上,一個中國人《祖國的陌生人》

內容
周末書房/在路上,一個中國人
【聯合報╱張鐵志】
    
2011.08.27
推薦書:許知遠《祖國的陌生人》(八旗文化)

許知遠總是在路上。他走過世界許多角落,從埃及到印度,從東非到東歐;每到一處,他又會遊蕩入不同歷史時間中。而他既在地球表面旅行,也不斷在浩瀚的知識世界行走(能從中國歷史穿梭到當前國際政治)。許知遠似乎真正實踐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但不論他寫的是哪一個國家,哪一段歷史,他的核心關懷總是中國。

於是在《祖國的陌生人》這本新書中,許知遠走回了中國。他說他厭倦了坐在咖啡館,依靠二手新聞、漢學家的作品來評論自己的國家,而對那些具體的肉體、生動的表情、黃土與森林缺乏感性的認識。所以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想成為一名遊蕩者。

於是,他從東北走向西南,從上海走到西安,去撫摸那些他陌生的同胞與土地。某個意義上,這本書可以和也在今年出版、由外國記者何偉撰寫的《尋路中國》一起閱讀,因為兩本書都是寫在中國的旅行,並且他們其實都不是寫「旅行」本身,而是中國的轉型。

許知遠寫旅行中遇到的依春工人、大同老礦工、三峽縣城的小販,他也用專文去寫余華、陳丹青、賈樟柯這些中國當前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而在〈穿梭在歷史的江南〉篇中,他不是寫江南,而是陳獨秀、秋瑾、錢穆,是百年前的「新中國」和1949年成立的「新新中國」間那段動盪的民國歷史。

這是《祖國的陌生人》一書和《尋路中國》最大的不同。何偉是透過當代的中國切片(一個農村家庭和一個工廠),一窺過去三十年的中國轉型,且不提供更宏觀的敘事。許知遠則是在寫這個土地上的故事時,一方面要穿透當前中國崛起的虛妄與迷惘,另方面他真正要追問的是:中國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

這幾乎是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都在追問的大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許知遠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一個有沉重老靈魂的年輕人。

他出生那年毛澤東去世;天門門事件發生時,他還是青少年;然後他經歷九○年代的經濟高速成長,大學畢業後正好遇到全球的新經濟泡沫,讓他充滿了樂觀主義。但過去幾年,隨著中國崛起背後的巨大暗影,國內矛盾的日益加劇,他變得更為沉重,開始不迴避政治,開始寫壓迫與反抗,寫「極權的誘惑」。

今年六月,知遠來到台灣,他常常問台灣朋友關於台灣的大問題,如「怎麼看當前的民主?」,許多人一時愣住,因為這似乎是我們這個瑣碎化、輕盈化的社會早已陌生的發問方式。

他在本書中也寫了一篇〈台灣素描〉──這篇文章對台灣人來說是比較尷尬的,因為台灣被放在「祖國」的想像中,而其實台灣是真正他們「祖國的陌生人」。這篇文章是他2008年底下半年第一次來台所寫的,所以還不夠深入;但他後來又來了多次,見了更多人,走了更多地方。

所以,只怕下次他再次寫台灣時,會比我們更認真回答關於台灣的大問題。

全文網址: 周末書房/在路上,一個中國人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552150.shtml#ixzz1WDTfTcX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