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88】

流動的盛宴──橡樹公園鎮的海明威

內容
流動的盛宴──橡樹公園鎮的海明威
【聯合報╱非馬/文】
    
2011.08.27

關於1961年62歲的海明威在他同第四任妻子瑪莉住的愛達荷家裡舉槍自殺的事,我一直不相信一般的江郎才盡的說法……最近出版的《巴黎無盡頭──海明威與他首任妻子的真實故事》似乎提供了一些線索……

同芝加哥這個城市緊密相連的作家,除詩人桑德堡外,最著名的大概是小說家海明威了。

1899年生於芝加哥西郊橡樹公園鎮的海明威,是六個小孩中的老二。他在這裡讀完高中,接受他一生中僅有的正規學校教育。父親是一個醫生,喜愛大自然及戶外活動,經常帶他到附近的樹林裡去觀察大自然,過戶外生活──遠足、露營、釣魚和狩獵。他的母親是一個有天分的歌唱家及音樂教師,常帶他去芝加哥的歌劇院和博物館,讓藝術啟迪他的內心世界。他們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教堂裡他參加唱詩班,聽講道,培養他的精神生活。後來他還學拉大提琴。

在中學裡,海明威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球隊、辯論隊、劇社和校刊等。對身邊事物的敏銳觀察,使他為校刊寫的詩和短篇小說,都活潑生動,栩栩如生。他一生中許多令人嘆服的作品大多是寫他親眼所看到的人物、地方和事件。18歲中學畢業後他到《肯薩斯市星報》擔任記者,學會了以經濟簡短而不濫情的筆調,用細節具體地描述逼人凝視的人類共通經驗的本領。我還清晰記得,當年讀他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時的驚喜經驗,給了剛開始寫詩的我不少啟示與營養。

海明威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獎。自1961年去世後,這麼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讀者仍沉浸在他的冒險故事裡,新一代讀者更在他的故事裡找到了全新的意義。1992年,一個叫橡樹公園鎮海明威基金會的組織在當地政府及文化機構與伊利諾州藝術局的資助下,將海明威出生並住了六年的維多利亞式房子內外修復一新。房子內部的陳設與布置,充分展現了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另外,在離這棟房子幾步之遙的橡樹公園鎮藝術中心,有一個海明威博物館,館內收藏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及文件,包括女護士艾格娜‧凡‧柯勞斯基(長篇小說《再見了,武器》女主角的原型)解除婚約的信件,還有涉及兩次世界大戰和電影的許多特別展覽。當然還有一間出售他寫的及別人寫他的書、視頻及海報招貼等的禮品店。故居和博物館的服務人員大多為義工,可以看出來他們都以有海明威這樣的同鄉為榮為傲,對他及家人的故事都琅琅上口,如數家珍。我們去參觀的那天,遊客不多,陪伴我們的解說員非常熱心地告訴我們一些書本上找不到的趣聞,如海明威專橫的母親一直希望生一對雙胞胎,所以她要海明威同大他一歲的姊姊穿同樣的女裝。她笑說這也許是為什麼海明威一生中處處都要表現得那麼有男人氣概吧。

關於1961年62歲的海明威在他同第四任妻子瑪莉住的愛達荷家裡舉槍自殺的事,我一直不相信一般的江郎才盡的說法。寫了那麼多部風靡一時轟動世界的暢銷小說,其中有些還被拍成了熱門的電影,而且連諾貝爾獎也得了,即使不再寫一個字,那些評論家的風言風語又能奈何他什麼呢?

但他終究還是自殺了,為什麼呢?最近出版的《巴黎無盡頭──海明威與他首任妻子的真實故事》似乎提供了一些線索。

海明威與他的首任妻子海德莉,都來自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家庭。海德莉的酗酒的父親在她13歲時因生意失敗而飲彈自殺,1928年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海明威父親的身上。他們還各有一個自殺的兄弟。其實從1920年當28歲的海德莉在一個十月的聚會上認識21歲的海明威開始,她便知道他有自殺的傾向與潛在因子。她了解他那些捕獲美國讀者想像力的美麗純樸的著作──不事修飾的短句,如歌的旋律,輓歌般的重複,幾乎是大自然本身的威力與浪漫的形象化──其實是他對抗死亡的手段。在他們結婚之前,海明威在他火熱的信中向海德莉傾訴他的痛苦,使她擔心他會自殺。「你不至於消沉得渴望死亡吧?」她在1921年七月寫給他的信上說:「關於這點,我能對你說的最嚴厲的話是,記住:它會真的殺死我──你得活下去──為你也為我的幸福。」1922年他們結婚後,海德莉從她嚴重的憂鬱症裡解脫了出來,找回了她堅強健康的自我與本性,諷刺的是,也使她得以安然度過日後海明威對她的背叛。而婚前缺乏安全感、動盪不安、無法專心的海明威,這時也定下心來,集中精力全面發揮他的天才。

1927年,海明威移情別戀,跟海德莉離婚後與富有的《時尚》雜誌主編珀琳結婚。但在這之後,那潛藏在他性格角落裡的吹牛與殘酷的天性開始占了上風,自殺的念頭又不斷冒了出來,他只好拚命用喝酒與工作來抵擋,身體健康及創作力也開始走下坡。雖然後來他又結了兩次婚,同海德莉也一直保持著友誼,但再也無法回到第一次婚姻所帶給他的安定與幸福的感覺。在他自殺前寫的回憶錄《流動的盛宴》中,他說:「我但願我在愛上她之外的任何人之前便死去。」

全文網址: 流動的盛宴──橡樹公園鎮的海明威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552165.shtml#ixzz1WDTuZNj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