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141】

世界書房-英明領袖的先決條件躁鬱症

內容

世界書房-英明領袖的先決條件躁鬱症
2011-09-03 中國時報 【郭光宇】
     狂躁者擁有較高的創造力和順應力,憂鬱症患者則有更高的現實感和同理心。最近一本精神醫學教授的新作不僅為躁鬱症翻案,甚至將它視為英明領袖的必要條件。

     在今天的英語口語中,躁鬱症差不多已被“bipolar disorder”一詞完全取代,倒是非常蹩腳的中文全譯名──「雙極性情感疾患」或「雙相障礙」──幾乎叫不開來。其實醫界對它的定義也是一改再改,不過現在我們至少知道躁症不同於鬱症,只有交替出現的情況才能稱之為躁鬱症。

     現代人在形形色色的壓力之下,或多或少,都患有或經歷過這樣的躁鬱循環,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然而世事詭辯,任何乍看之下的毀壞,如果願意的話,事後都找得出它建設性的一面。最近一本新作就明目張膽為躁鬱翻案,甚至將它視為英明領袖的必要條件。

     躁鬱出英雄

     在2003年的《精神醫學新思維》(心靈工坊)一書中,精神醫學教授納瑟.根米(Nassir Ghaemi)早就展露他整合各種治療取向的雄心壯志,新作《頂級瘋狂》(A First-Rate Madness)的企圖心更大,不但志在顛覆一般人對精神病的成見,甚至將精神病轉化為高瞻遠矚的領導風格。

     在研究過不少「偉人」的病歷和傳記之後,根米發現不少人都罹患某種型式的精神病。只不過這並非完全負面,「和平常人相較之下,狂躁者擁有較高的創造力和順應力,憂鬱症患者則有更高的現實感和同理心。」

     事實上,一般人多少都會認為自己比實際上要更聰明或更好看,也就是心理學家口中的「輕度正面幻覺」(mild positive illusion)。在日常生活中,這或許可以增強我們的自信心,不過一搬到政壇上,往往就成了不切實際的亂開支票,反倒是輕鬱病患可以避免這樣的傾向。

     甘地、金恩、甘迺迪

     根米舉甘地和金恩為例:這兩位在青少年時期都曾經自殺未遂,終其一生飽受憂鬱症的困擾。然而這樣的受苦經驗,卻很可能是他們致力於非武力抗爭的主因,也讓他們的身影多了一圈神聖的光環。

     而甘迺迪眾知周知的旺盛性慾和鬥志,其實正符合精神醫學中的「情感高漲性格」(hyperthymic temperance),也就是輕度的躁症,但類固醇療法卻只讓他的情況雪上加霜。入主白宮期間,甘迺迪又一度消沈,甚至服用抗精神病藥(neuroleptic)。最後醫生們強迫他停止濫用藥物,這也讓他在最後一年脫胎換骨,政策大轉彎,從而造就了一位令人緬懷的民權鬥士。

     布希、布萊爾、歐巴馬

     至於反面教材的重責大任,則落到了小布希和布萊爾這兩位911當時的執政官頭上。兩人的病歷表中並沒有「嚴重的躁症、鬱症或性格違常」,然而這卻未必是好事。根米問道:我們大可質疑他們對911的處置是否切實,譬如他們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發動戰爭一事。

     那麼歐巴馬呢?他很可能不如表面上那麼正常。根據歐巴馬的傳記披露,「他在個人和種族層面上都面對過許多認同危機,這可能影響到他的情感、他的焦慮、他的人格,並讓他比一般人更細緻入微。」

     根米的顛覆性解讀自然又吹皺一池春水,但真相究竟如何?132天之後的總統大選,大家不妨參考一下他的觀點,看看是否真能憑著症狀和病歷,選出下一位英明的領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