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05】

不動心/幸福來自於一顆不動搖之心

內容

不動心/幸福來自於一顆不動搖之心
2011/09/09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九韵文化《不動心》】

 
書名:不動心
作者:大川隆法
譯者:幸福科學經典翻譯小組
出版社:九韵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1日 
 
內容介紹:

人的幸福來自於一顆不動搖之心,如何在繁忙的社會生活、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一條幸福之路,其原點還是起源於此人要有「不動心」。然而,「不動心」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像一座冰山,首先需要在海面下構築一個堅固的自己。  對於想要提升自身人格、提升自身心靈之人,本書是必備的人生教科書。作者從靈性世界的觀點,以具體的步驟和方法,說明人如何於現實生活中構築崇高人格,也剖析了那些造成人心困惑的心靈實相,講述生命裡各種苦惱與困難的排解,。

新書內容搶先看:


佛子的自覺

在最後一章,我想論述的正是本書書名的「不動心」。

不動心即是指「不動搖的心」,佛教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不動心」。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人,生命充滿痛苦和迷惘,可以說都起因於內心的動搖不定。「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不動搖的心」,這曾是佛教修行者們的課題。

不僅是佛教修行者,觀察一下自己身旁之人,或者是在各種場合所遇到的人,若是一個具有不動心之人,是會令人感到非常的安詳自在,也會感到很堅強、很可靠。

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克服的姿態,以及不動搖的信念,這些都是與指導者的器量密不可分的。指導者之所以能成為指導者,那是因此人不會因為遭遇到小小的風浪,而內心動搖,並且具備著能夠正面解決問題的力量,其根源就在於不動心。

有的人雖然口頭上說自己有信心,但卻因稍微犯一點錯而受到指責時,或遇到一點麻煩時,自信便頓時煙消雲散,這種人不在少數。對這樣的人來說,重要的是要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

為了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絕對必要的前提是「佛子的自覺」。缺少這種自覺,即使有不動心,也會像是牆上蘆葦根底淺。

心之所以不動搖,那是因為此人自覺於「己心根部與佛是相連的」。若沒有如此自覺,人生就像漂浮在波浪之間的樹葉,只會不安地隨波逐流。

有了佛子的自覺時,就像是船隻在海上拋下了錨一樣,具有安定感。在海中拋下堅固的錨,因其重量使之有安定感,船隻才不會隨波飄流。

在人生中相當於這個錨的,就是「自己與佛相連」的佛子的自覺。若能夠堅守住這一點,即能衝破人生的風浪、難關。

然而,如果此部分不夠堅定,自認為「自己正受到命運的捉弄,自己好比是命運之河中漂浮的樹葉」,那也是無可奈何的。這樣的想法終將變成「別人和環境正在害自己」、「悲劇的未來正等待著自己」的悲觀情緒。

到底是選擇過這種自我暗示的不幸人生?還是選擇過另一種充滿力量的積極人生?這與「自己是如何想的?」密切相關。

牢牢抓住了佛子的自覺、佛子之本質的人,真的是很堅強的。此外,在徹底的考驗中掌握到自信的人,也是非常強韌的。

常言道:「了解自己的能耐很重要」、「知道自己在在體力或能力上,到底能夠堅持到何種程度,知道自己極限的人是強者」、「在經歷過戰爭的一輩當中,曾有死裡逃生經驗的人是很有膽識的。」

此外,自古以來就曾有人說:「要想成為一位偉人或大人物,就必須經歷過大病、流浪、失戀、離婚、失業等等的苦難和困難。」為何說這些是成為一個偉人或大人物的前提呢?這是因為他們藉由如此苦難、困難,打造了人生的根基部分。

鞏固了自己心底的「大地」之人,即會變堅強,在遇到困難時皆能正面面對,並重新奮起。

「對於這種困難,自己能努力到何種程度?」掌握到自己的極限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挖掘出苦難或困難的正面積極的意義,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透過苦難、困難,自己可以了解到「若是真的被逼到走投無路時,自己能夠將生命的能量發揮到何種程度?」

常言道:「若想知道某人的人品,看一看此人得意之時的樣子,和失意之時的樣子就可知道了。」

得意之時自以為是、自我陶醉的人是凡人。失意之時痛哭流涕、呼天喊地的人也是凡人。在這兩種極端之間,能夠抱持著不動心或平常心的人,則是非凡之人。

發明家愛迪生經過刻苦研究,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專利。有一次,他的研究室被一場大火燒成了灰燼,他站在火災現場,看著成為一片廢墟的研究室,竟說了:「太好了!這下就可以從頭開始了!」

英國思想家卡萊爾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有一天,他將自己的原稿交給一位友人讓他先讀一讀,但是這位友人看完原稿後,將其放在桌上便睡著了。此時他家中的傭人卻錯把原稿當垃圾處理掉了,使原稿毀於一旦。

然而,卡萊爾對此卻不生氣,又從頭開始寫起來了。這本書完成後,便成為舉世聞名的歷史書,被譽為一部不朽的名著。

在卡萊爾的如此態度中,我感到了一種非常堅強的意志。

那就是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能夠從頭開始的毅力、信念。即使工作在即將完成之際被毀於一旦,也要有可以從頭再來的耐心,這是很重要的。

抱持著「隨時都能不吭一聲地從零開始」之心境的人,是一名強者。然而,為了獲得某種程度的地位或名譽時,生怕有什麼閃失而瞻前顧後的人,是非常軟弱、可憐和脆弱的。

難道各位不想成為像愛迪生那樣,當研究室被燒毀時,還能說「這下就可以從頭開始了」的人嗎?或者是難道不想擁有像卡萊爾一樣,當自己的原稿不慎丟失時,還能重新拿起筆,書寫出一部不朽名著的實力嗎?

我覺得與其說是感動於這些偉人的事業,還不如說是被他們的心境給深深地打動。

寫下《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人性的優點》(How to stop worrying & start living)之名著的達爾‧卡內基,也是兼備如此人品之人。

據說他在年輕的時候,立志要成為一位小說家。然而,他所寫的兩本小說好像都被打了回票,沒有被採用。之後,他雖然沒有再寫小說,但卻寫了許多有關光明思想以及勵志思想的名著,感化了世界許多人。

對於自己未能成為一名小說家,卡內基從未懊悔。他曾說:「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當聽到『你無法成為小說家』的評語時,雖然感覺到好像受到了死刑判決,但是我選擇重新站起來,走上思想家、教育家之路。」換言之,他開闢了另一條新路。

有一句話說:「人間到處有青山。」若是能抱持著「不管從什麼地方開始,也要開拓自己的可能性」的意志,眼前的苦難與困難就不復存在了。

愈是自覺到自己是佛子,就愈是要磨練那「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奮起」的不退轉之心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