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惡夢──麗莎.嘉德納《活著告訴你》
情報提供:牙里亞(重南參柒電子報第七期)
最近讀了兩本書,茱迪.皮考特的《家規》,以及麗莎.嘉德納的《活著告訴你》,很巧的,這兩本書都以「問題兒童」作為故事背景;前者主角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青少年,因為先天缺乏學習與外界溝通的能力,以及容易讓人誤解的行為舉止,如強迫性拍腿或眼神不定等,以致當牽扯到一樁命案,被警方懷疑是兇手時,無可避免地受到種種不公平待遇,命案真相也因此更難釐清。在《活著告訴你》中的「問題兒童」,問題就更大了──不僅僅是缺乏溝通能力,或是其它心智成長障礙──正常的時候,他就像一般小孩,有著孩童該有的純真臉龐,受傷難過時也會哭喊著找媽媽,但狀況一來,前一刻還掛著天使般的笑容,下一秒就如同惡魔附身,口出最不堪入耳的惡言,謾罵詛咒身邊最親近的人,或拿起水杯、碗盤,任何手邊隨手拿到的器物,丟擲傷害別人。最恐怖的是,他會把廚房的餐刀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就等最好的時機,殺了最愛他的人──父親或母親。
我不知道其他父母是否和我有同樣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獨立的個體,而每個孩子的個性與特質是與生俱來的,和遺傳基因、成長環境、父母教育方式等等無關,這是我從自己的兩個兒子(三歲半和一歲半)身上體會到的。大的敏感、固執,對陌生人較有戒心,很早就顯現出自己的想法,小的神經比較大條、較外向,很容易就和不認識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成長環境,兩兄弟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極為不同的特質,讓我很難不肯定「個性」(靈魂?)是與生俱來這樣的說法。
《活著告訴你》中隨時隨地想幹掉母親的暴力兒童,情節誇張地宛如虛構,但這種案例確實存在,作者的朋友家中就有這樣的小孩,因此給了她寫作本書的靈感。問題家庭容易產生問題兒童,統計數字給了肯定的答案,若是一般正常的家庭,卻出現無時無刻想幹掉自己母親的暴力兒童,又該如何解釋?純真的靈魂,是否也有純粹的邪惡存在?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種種因素被扭曲的心靈所產生的惡行邪念,可能被教育或制度導正,那與生俱來心底最深處的邪惡,恐怕才是真正的惡夢。
《活著告訴你》以滅門血案為故事主線:二十四小時之內,波士頓地區發生兩起滅門血案;一個藍領家庭的四名成員遭到殘忍殺害,其中三人當場死亡,各種跡象讓警方懷疑性命垂危被送入加護病房的父親,就是這起凶殘命案的兇手;接著,在另一個龍蛇雜處的社區,又發生了讓人不忍卒睹的滅門兇案──共有六個成員被殺,而最小的不過三個月大。前者是虔誠的基督教家庭,而後者是成員複雜的毒販家庭,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家庭、兩起看似無關的滅門血案,卻有共同之處──家中都有問題兒童,而且,似乎都和一起發生在二十年的滅門血案唯一倖存者,有關鍵性的連結。
《活著告訴你》這本驚悚推理小說,是麗莎.嘉德納「華倫女警探系列」的第四本,系列以D.D.華倫(波士頓警局重案組警官)為主角,故事描述她帶領手下組員抽絲剝繭,破解各個難解的命案,除了令人大呼過癮的辦案推理過程,作者賦予書中角色鮮活的個性,也讓這個系列作品更具可看性。《活著告訴你》最後兇手揭曉,雖然出乎我這推理門外漢意料之外,但最讓我久久不能揮出腦中的卻是「八歲男孩將刀子刺進母親身體」的這些情節,因為,它讓我慶幸自己家中那兩個「惡魔」(如果你領教過小孩子撒野的極致),終究還是可愛的天使。
※本文另刊登於《雙河灣》月刊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