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60】

親子書房/莊諧與深情《送給孩子的字》

內容
親子書房/莊諧與深情
張輝誠/聯合報 2011.09.24 
──專訪張大春談《送給孩子的字》
《送給孩子的字》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也是一本學問書。
延續《認得幾個字》,張大春在新書《送》持續他與孩子共同「深入」識得39個字的歷程。讀者很難忘記過往閱讀《認》的經驗,一篇篇文章,彷彿一幕幕親眼目睹張容、張宜兩兄妹率直反應與童言童語,如何面對挖空心思準備解釋一個又一個字的來龍去脈、生成變化、附益增衍的父親,給予直截了當的懷疑、頂嘴與衝撞。──大人的認真莊肅之情意與小孩的隨心所欲之表現,因著「識字」的過程竟碰撞出妙趣橫生的教養之趣與家庭生活之樂。
不過千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懷疑與困惑,張大春說:「任何一個幼小的孩子,都可能牽引出深邃的文化問題。」書中有一篇〈笨〉,當張容說:「我並不想做一個多麼有用的人啊。」張大春回答:「那你可聰明了。」張容好奇追問:「為什麼?」張大春便說:「讓我們開始讀讀《莊子》吧!」便是從孩子追問中意外牽引出更深刻的文化內涵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在書中還有不少。
而當孩子提出諸多疑問,張大春認為:「重點是家長必須夠敏銳,察覺到孩子的問題,問的是A,可能隱含BCD的答案,甚至更多更複雜繁博的答案,──發覺問題內在的文化意涵,遠比解答本身來得更重要。」所以當讀者驚訝於張大春擁有豐厚學識旁徵博引地教導他的孩子,他卻謙虛說:「不是每個字我都了解那麼深入,我也經常和孩子一起動手查字典。《認得幾個字》和《送給孩子的字》兩本書加起來,認識不到一百個字,這些字並非生造出來,是因應孩子的問題,進而召喚出更多的文化內涵。──文化內涵並非努力造出來的,都是因事而生成的。」
很多讀者確實如同張大春所說:「讀者看《認得幾個字》主要看孩子反應,容易略過說文解字部分。」不過,《認》、《送》兩書除了孩子反應之外,最珍貴的莫過於張大春「深入淺出」將每個習以為常的字,將其造字原理、字義演變、遣詞用法、自己獨到見解,結合藝文掌故、書畫知識、詩詞典故,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而這些都是阿城在序中所謂的「中文豐富資源」。
《送》書裡頭還有幾件事很值得當今教育反思。第一,知識生活化:張大春教導兩個小孩認字,全都在生活中不經意發生、完成,他說「教養是由許多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實際生活接觸,不斷衝擊會思考的主體,並由通過與他人不斷的『體驗和討論』才得以面對」。第二是體罰,書中明白寫著他曾打過張宜四次,他說:「教育不能裝腔作勢,我絕不會為了成績體罰孩子,但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體罰。」第三是和孩子動手做玩具,去感受「購買」之外的樂趣。
《送》裡頭還有幾處流露出張大春在其他作品罕見的深情。〈震〉寫到兩個孩子問他:「地震會不會來?」張大春說:「當然會,但是地震來時我會趴在你們的身上。」又或者像〈吝〉,張大春訓斥張容吝於分潤於人的個性,卻在張容頂嘴時猛然發現自己「十分在乎自己諄諄教誨之無益」,避身入書房,抄寫舊詞,展讀再三,哭了。這些在《送》中如珍珠般閃現著光芒,張大春卻清淡地說:「寫文章,情感需要節制的!」
張大春寧願節制情感,卻慷慨於藉由文字旁徵博引教導小孩與讀者深入文化內涵,以及記錄有了字典就不願再問字的小孩的家庭寶貴記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