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33】

世界 書 房-數位圖書第一家:古騰堡傳奇

內容

世界 書 房-數位圖書第一家:古騰堡傳奇
2011-09-24 中國時報 【郭光宇】
     最早推動圖書數位化的「古騰堡計畫」,創辦人哈特日前過世,電子書的創生世代功德圓滿,但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本月6日,數位圖書館「古騰堡計畫」的創辦人哈特(Michael Stern Hart)因心臟病過世,享年64歲。

     這座免費的數位圖書館,藏書36000冊,數字並不起眼,然而這卻是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圖書數位化嘗試。哈特的去世也因而多了一圈象徵性的光環:電子書的創生世代功德圓滿,可以把棒子交下去了。

     1億美金的電腦時間

     一切都從1971年開始,登陸月球的暈眩還未完全散去,加大洛杉磯分校才剛向世人介紹了一個新怪的玩意兒:網際網路。哈特當時是伊利諾大學的新鮮人,有一天突然得到了一個電腦帳號,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使用電腦,估算價值居然高達1億美金。

     原來他的好友和他兄弟的好友恰巧都是學校的主機操作員。收到這樣的豪禮,哈特有些不知所措,不過他發現,電腦帳戶似乎可以連上某種「網路」。過了1小時47分之後,他宣佈電腦的最大價值並不是計算,而是存取並搜尋資料。

     國慶日當天,他看完煙火,順手就把從雜貨店拿到的美國《獨立宣言》鍵成檔案,試著發給網路上的每一個人。不過當時的電子郵件無法一次傳送給那麼多的收件人,為了避免拖垮系統,哈特把文件潑在網上,讓人自由下載,古騰堡計畫就此誕生。

     哈特哲學

     這項以西方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為名的數位計畫,前題是「一切能輸入電腦的事物都可以無限複製。」哈特還特地為此打造了一個術語:複製者技術(Replicator Technology)。為了讓每個人、每種電腦都能享用文件,古騰堡的電子文本從一開始就決定採用最簡單、最通用的編碼系統。

     哈特雖然自封為「網路嬉皮」,其實頗有家學淵源。他的父親是莎士比亞專家,母親是數學教授,他本人也以2年的飛快速度,高分完成了伊大的學業。

     這樣一位眼光超前的未來派,一生卻在清貧之中度過。為了支持古騰堡計畫,哈特打了一堆奇奇怪怪的零工,包括幫人修理音響和組裝電腦;房子車子出問題也自己動手;生病也不看醫生,寧可採用私家偏方。

     不過他對電子出版的熱情,後來也得到伊利諾聖本篤學院的支持,給了他一個無酬的頭銜,讓他得以名正言順地為計畫募款。

     和空氣一樣的分享

     古騰堡計畫的最初18年進展緩慢,到了90年代網路技術成熟,整個計畫才爆炸性地成長。如今館藏36,000本,語言多達60種,而且提供了各種檔案格式。下載率最高的電子書是印度的《慾經》,其次是《福爾摩斯探案》。除此之外,它還與不少有志一同的「開放教育資源」合作,推廣免費知識。相較之下,時下各家閱讀器巧立格式的門戶之見,就顯得唯利是圖了。

     這樣的分享理念,當然也飽受各方的攻擊:學界批評古騰堡計畫校對粗略、版本資訊不嚴謹;出版社指責它拾人筆慧,坐謀漁利;而各國著作權保護期年限不一,以及因修法而產生的年限變動,又製造了不少版權爭議。然而哈特那種自由分享的熱情,卻是他的對手永遠無法望其項背的。

     哈特在今年7月臨終之前,留下了這段發人深省的話:「關於電子書,有件事大部分的人都沒多加考慮,那就是電子書是除了空氣之外,我們所有人想要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第一樣東西。想一下這點,你就知道我們做對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