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38】

三少四壯集-文字淵源不窮盡

內容

 三少四壯集-文字淵源不窮盡
2011-10-06 中國時報 【吳興文】
     今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日下午,和幾位同好到書友家參觀藏書。令我驚喜的是,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新安環翠堂刻本《坐隱先生精訂捷徑奕譜》。它是安徽富豪汪廷訥,聘請徽派雕版名家黃應祖刻版。卷首〈坐隱圖〉是精緻絕倫的長畫卷,為汪氏好友汪耕的畫稿。畫卷中描繪的環翠堂,係汪氏的園林。畫面上層層疊疊,似沒有什麼空間,卻又不顯得擁擠。在細密的景色,時時吹來瀟灑悠閒的涼風;有些玲瓏剔透的假山,由點點針尖、線線游絲組成;柔和溫潤的門幃,其上的花紋朵朵圈圈;輕輕飄舉的衣袂,和錦緞包袱上的圖案,刀刀細膩;人物的髮髻、髮簪,遠望似烏雲,近看纖毫畢見;全畫雕刻歷歷如繪,宛如晚明園林生活的再現,徽派木刻畫的代表作。

     汪廷訥,官鹽運使,除刻書外,尚工樂府,有環翠堂畫集及傳奇雜劇等,其中最有趣的是《坐隱先生精訂滑稽餘韻》。作者是陳鐸,字大聲,號秋碧,江蘇下邳人,家居金陵(南京),活在明弘治正德(1488-1521年)間。他是一位世襲的指揮官,熟悉音律,擅長作曲,當時金陵教坊子弟,稱他為「樂王」,所寫的《滑稽餘韻》,是一部用口頭語寫成的短曲,全書一百三十六曲,刻劃當時社會上各行各業,以及各種生活方式不同的人,通過本書可以看到明代中葉的社會面貌。我欣賞與我工作性質相近的〈書鋪〉一曲:

     典墳秦火化為塵,後代尋煨燼。文字淵源不窮盡,廣博聞。須求巧匠鐫印,為人之本。先賢遺訓,萬卷付兒孫。

     書鋪又稱書坊,原指朝省藏書、校書、修史之所。坊刻書籍是我國最早的刻本,唐代刻本都是坊刻,五代仍以坊刻為多。北宋刻書興盛,《清明上河圖》中可見「書坊」的畫面。南宋時坊刻大盛,官方文書統稱「書坊」,與書肆並稱;連北方的金代,以及後來的元代仍延續。明初「詔除書籍稅」,出版管理和輿論控制相對寬鬆,特別是晚明時期印刷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發達,市民文化興起,讀書階層擴大,書坊刻書空前繁榮。〈書鋪〉雖然描繪的是明代中期,但可見當時的圖書出版業,聘請技術高超的工匠刻印,自覺加強與知識份子的合作,富有文化使命感。到了晚明,富有之家如汪廷訥,加入書鋪主行列,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新書不斷推向市場。書鋪主更加關注市場動向,盡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書鋪〉反映明弘治、正德年間書鋪主的經營理念,無疑為晚明時期的空前繁榮打下基礎。

     《坐隱先生精訂滑稽餘韻》是環翠堂刻本《刻陳大聲全集》的一部份,汪廷訥在全集自序:「第原刻不善,日久益發模糊,乃自精訂,援之剞劂;而並以草堂餘意詩詞二韻附其後。」可見晚明時期的圖書出版,不是浪得虛名。而是在明代中期的基礎上,更加精益求精,足以為我們當代作為借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