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307】

戲曲角色解析/延伸閱讀

內容

戲曲角色解析/延伸閱讀
2011/10/24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蔡振家著,台大出版中心

●《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莊桂香著,天下文化

●《天使的鬼臉:妥瑞氏症的中醫治療》,林寶華著,書泉

 
戲曲角色解析/頻眨眼+狂拔毛 為孫悟空診斷
2011/10/24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孫悟空拔毛後吹氣的法術,跟有些拔毛癖患者以嘴巴玩弄毛髮的舉動類似。圖為孫悟空京劇臉譜。 圖/本報資料照片
 
來到「奼紫嫣紅開遍」的花園,崑劇《牡丹亭.遊園驚夢》裡的杜麗娘,看到滿園春色的良辰美景心情大好,卻隱隱透露可能患有躁鬱症的蛛絲馬跡。《西遊記》裡面,頻繁眨眼、頭手抽動、拔下自己的毛髮放在嘴邊、喜歡模仿他人的孫悟空,則可能是妥瑞症患者。

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振家大膽為虛構的戲劇人物把脈,希望替戲曲研究注入醫學觀點,也盼透過藝術層面,替大腦疾病患者「去汙名化」。

蔡振家解釋,躁鬱症又稱「雙極型情感障礙」,症狀是「躁期」和「鬱期」交替循環,患者在躁期會覺得人生幸福到極點,不太需要睡眠、思路敏捷、活力旺盛、性慾亢奮;相反地,患者在鬱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生活宛如行屍走肉,做事缺乏興趣和動機,覺得身邊的人事物都很沒意義,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醫學上,躁鬱症分為幾個類型,第一型是由狂躁和憂鬱組成,第二型是輕躁和重度憂鬱組成。

尋夢不得 杜麗娘抑鬱

「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符合許多躁鬱症的症狀,應該不是巧合」,蔡振家猜測,杜麗娘這個角色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明代躁鬱症患者的事蹟。

他舉例,杜麗娘在〈驚夢〉裡表現出的思緒紛飛和情色妄想,像是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幽會,造成晚上失眠、興奮多話,都類似於「輕躁」的症狀。杜麗娘因遊園賞花而觸動春心,繼而尋夢不得、抑鬱而亡的歷程,無疑是一段「由躁而鬱」的病史。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滿園春色喚起了杜麗娘體內的躁症。蔡振家說,遊園時的杜麗娘就像處於躁期的患者,覺得世間萬物都是為自己而存在,所有的景色、聲音都有極大的意義。在崑曲舞台上,杜麗娘繁複、優雅的身段,「將躁鬱症患者充滿活力,卻略顯過度的肢體動作極端美化了。」杜麗娘「尋思輾轉,竟夜無眠」的症狀,也與許多處於躁期的患者經常失眠無異。

蔡振家說,杜麗娘〈尋夢〉之後的抑鬱和死亡,類似於鬱期的症狀。「偶然間心似繾在梅樹邊,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都顯示世間萬物的價值和人生意義,在杜麗娘心中已趨近於零,「鬱症陰影已將她包圍。」

不過他也表示,杜麗娘符合躁期症狀的地方多,符合鬱期的跡象較少。比如,處於憂鬱狀態的杜麗娘依舊覺得自己很漂亮,甚至畫自畫像,就不太像處於鬱期患者會做的事。

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指出,臨床上躁鬱症患者很少人是在躁期主動就醫,都是因為出現胡亂花錢等症狀,身邊的親友看不下去,才帶到醫院看診。躁鬱症的躁期與鬱期發作周期,需要長時間觀察。

孫悟空 疑妥瑞症患者

蔡振家另一個診斷的舞台人物是孫悟空。

他認為,戲曲中的猴王身段:聳肩、擺頭、眨眼等動作,與其說是模仿猿猴,不如說靈感是源自人類的妥瑞症患者。

許多妥瑞症患者會有臉部和肢體抽動、頻繁眨眼、怪叫、強迫行為。此症與拔毛癖呈相關性,孫悟空拔毛之後吹氣的法術,跟有些拔毛癖患者以嘴巴玩弄毛髮的舉動類似。

林寶華醫師在《天使的鬼臉——妥瑞氏症的中醫治療》中指出,孫悟空這個人物的原型,應該是罹患頭痛、具有過動傾向的妥瑞症患者。

音樂神童 即興能力強

歷史上有不少英雄、藝術家都有某種程度的大腦疾病,大腦疾病的症狀可能則讓患者具有正常之外的能力,天才和瘋子通常只有一線之隔。

蔡振家指出,以妥瑞症患者為例,他們有的智商非常高,「腦筋急轉彎」式的反應相當快,也常有挑戰權威、禁忌的動作,相當符合舞台上孫悟空的形象。

有些妥瑞症患者的音樂即興能力強,音樂神童莫札特就疑似有妥瑞症的傾向。
 
戲曲角色解析/杜麗娘之症 現代才定型
2011/10/24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杜麗娘角色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明代躁鬱症患者的事蹟。圖為牡丹亭彩排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蔡振家的新書背後要講的,是一種看事情的方法。」精神科醫師吳佳璇認為,蔡振家分析舞台上的杜麗娘、孫悟空等虛構人物的精神疾患,可以讓更多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有不同以往的看法。

「精神醫學常令人詬病的是為患者貼標籤」,吳佳璇指出,「憂鬱」和「憂鬱症」並不一樣。精神疾病患者和一般人之間,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而是一種連續光譜。

她舉例,有的精神分裂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會以為自己是有錢人;但回到正常狀態時,發現自己只是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頓時落入相當沮喪的狀態。

調整藥方助平衡

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會調整用藥,讓這樣的患者「處於一種可接受的平衡狀態」,既不會過度誇張妄想自己是有錢人,也不會太過沮喪。有的醫師反對「過度診斷」過動症,吳佳璇表示,有些父母太過要求子女要「中規中矩」,稍微調皮一點就抓去醫院問醫師自己的孩子是否是過動兒。


噹代集體壓力

如果用這個角度來分析杜麗娘,蔡振家假設:杜麗娘表現出的種種疑似躁鬱症行為,可能是《牡丹亭》作者湯顯祖所處的明朝封建年代的「集體身心症狀」;就如同現代人的壓力大,所以許多人會有失眠、胃痛等疾病一樣。

吳佳璇進一步解釋,古今中外都有類似行為表現或經驗的人,只是在「現代」遭診斷為精神病,在杜麗娘那個年代不見得會是困擾。

張飛的吼聲 使力兼嚇敵

在京劇舞台上,淨角分為「架子花臉」和「銅錘花臉」。銅錘花臉以唱工和氣勢為主,架子花臉的表演風格則傾向火爆、粗獷。三國的張飛、水滸的李逵等個性魯莽暴躁的角色,在京劇舞台上都是架子花臉。架子花臉以吼聲表現憤怒與攻擊性,其實有科學上的根據。

蔡振家指出,張飛、李逵這些感情用事者的吼叫,除了顯示自己已在「備戰狀態」,也有在攻擊前「穩定軀幹」、呈現攻擊能力的目的。

拉長聲道 助誇大體型

動物學家曾經研究雄性赤鹿用角彼此較量的行為,牠們在攻擊前會發出低吼,低吼時喉頭的位置會下降。動物學家認為,喉頭下降可以拉長聲道,由於聲道長度和體型大小呈正相關,拉長聲道的目的可能是要誇大自己的體型。

腹橫肌強度 吼聲可判

然而,不少體型小的動物在攻擊時也會發出吼聲,這難道不會「自曝其短」?蔡振家認為,小體型動物攻擊前的大吼,目的是顯示「不惜一戰」的決心;告訴敵人,縱使你打贏了,但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你自己衡量是不是要戰」。

蔡振家與台大研究團隊發現,人在攻擊之前的吼叫,可以視為穩定軀幹的副產品。人類的脊椎是可彎曲的,在做舉重物、投擲、攻擊等動作時,軀幹容易不穩,這時候就需要靠腹腔壓力的增加來穩定軀體、方便使力。

當人憤怒時,喉部,腹橫肌收縮用力,讓腹腔空間變小、腹壓增加,軀幹也因此比較穩定。當進行這一連串動作時,腹腔、胸腔壓力增加,一股強勁的氣流會衝過收緊的喉部,於是發出吼聲。

「聽對手的吼叫聲大不大,就可以判斷他的腹橫肌強不強」,蔡振家說,跆拳道選手在比賽時的吼聲除了有威嚇對手的作用,也顯示自己的腹橫肌很有力,較能穩定身軀;在踢人時身體可能比較穩、不容易倒,在在都是容易致勝的條件。

搖滾歌手 吼叫現真情

在現實社會中,個性魯莽的人動不動就要吼叫,展現攻擊意圖,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嗓音粗獷,而這種嗓音也是戲曲與電影中刻畫草莽英雄的方式之一,此外,搖滾歌手的憤怒抗議與真情流露,同樣需要使用吼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