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83】

「書影偵探」李志銘 用書封重讀歷史

內容

「書影偵探」李志銘 用書封重讀歷史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1.11.09
「書物的裝幀形貌,恒常牽連著一個時代的身體觀。」舊書迷李志銘以近十年時間蒐集上千本舊書,從中選出三百多幀書封,完成新書「裝幀台灣」(聯經出版)。他認為,從書封設計便可讀出時代的氛圍與精神。

本書收錄的三百二十餘幀書封,不少曾列名於新聞局每月發行的禁書目錄。設計師王行恭認為,受到長期戒嚴的影響,台灣書籍裝幀的演進和國際脫節,要理出發展脈絡相當困難。書評家辜振豐則說,在這樣的限制下,李志銘還能掌握書封設計的歷史變化,可稱為「書影偵探」。

一九六○、七○年代,台灣封閉於肅殺的政治氛圍中,社會瀰漫的灰色氣息反映在書封設計上。李志銘以一九七六年出版的七等生小說集「削瘦的靈魂」為例,封面設計由黃華成挪用攝影圖像,呈現作者孤獨削瘦的身影靈魂,反映時代的晦澀和孤寂。

這份蒼白灰暗的時代憂鬱,隨台灣遭遇外交挫敗與社會經濟的驟然轉型,逐漸散去。島內知識份子萌生關懷鄉土的認同意識,這股積極的鄉土力量也暈染到書封上。

一九七○年代末期,作家陳映真的「將軍族」遭警總查禁,小說封面由畫家吳耀忠以其胞弟耀進做為模特兒描繪的「少年補鞋匠」,卻在知識份子手中輾轉流傳。

吳耀忠是陳映真摯友,在陳的引介下,他陸續為吳濁流、鍾理和、尉天驄、王拓、王曉波等作家設計書封。李志銘表示,吳設計的封面多以漁民、搬運工等小人物為主角,他刻意將人物臉孔模糊化,隱喻底層人民任勞任怨卻默默無名的社會情景。吳耀忠的寫實人物書封,開啟了一則由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形象詮釋本土文學意涵的時代傳奇。

李志銘感慨,伴隨當前主流價值的極簡美學傾向,過去手繪時代書封展現個人美學的獨特筆觸和鮮明色彩不復存在,代之以簡潔和中性的外表,書封承載的時代特色也逐漸消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