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021】

書評-通往夢想之城的巔險小徑《夢想之城》

內容

書評-通往夢想之城的巔險小徑《夢想之城》
2011-12-10 01:29 中國時報 【徐詩思(交大外文系助理教授)】
     本書書名開宗明義,點出了這部橫跨17、18世紀的歷史小說的重要主題:美國夢的追尋。就此來看,以紐約作為背景是再適切不過了。紐約自古一直是前仆後繼前往美利堅移民者的夢土,辛納區的名曲〈紐約.紐約〉即道盡一切:「假如我有辦法在此成功,我無論在何處都能成功。」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這種對夢想的渴求,已與紐約的形象血肉相連。

     也就是美國夢這個主題,使過去與現在得以巧妙而曖昧地重疊在一起,讓這部題材看似古老的歷史小說不只富於數百年前的時代氛圍,更擁有21世紀的意涵。這套系列目前出至第4部;儘管首部曲涉及的年代多在美國建國之前,有些角色甚至只識得荷蘭治下的新阿姆斯特丹,渾然不知日後將納入英國領地並成為美國首善之地的紐約,但現代讀者所熟悉的紐約已躍然紙上。讀者得以透過「現在」這面折射鏡,重新複習、建構這個夢想之城的風貌,並觀察其中時而光輝時而幽暗的景致。

     歷史的觀照與縱深,讓這部劇情曲折離奇的暢銷小說讀起來更形豐富。《夢想之城》以兩個血緣相連的曼哈頓醫藥世家之間的愛恨情仇為主軸,不但細膩描繪出與性別、種族、階級相關的矛盾衝突,更曖昧揭露出美國夢中的光與影。夢想本就是美利堅的同義詞。正如開拓早期英屬殖民地的清教徒領袖Winthorp的名言所示,吾人來此是要打造一座眾人仰望、光明閃耀的山巔之城,為了夢想,再多犧牲亦在所不惜。儘管紐約的理想主義及宗教色彩沒有以清教徒為主的新英格蘭濃,但這種堅忍不拔的移民精神是互通的。

     若說上述所言為「光」,「影」則是歐洲移民社群對「陌生人」的戒慎防範之心。這種對異己和越界的恐懼,使早期移民社會充斥著血腥與暴力。作者選擇用醫藥、傷病、畸人異體等題材來鋪陳夢想這個主題,也就顯得愈發有趣。為什麼一本寫於21世紀的歷史小說會用傷病來呈現老紐約的風貌?是否因為傷病恰好凸顯出我方與他方之間那道看似分明、實則游移不定的界線?或進一步說,難道不是因為這道界線的確立,不但是彼時移民社會念茲在茲的要務,更是現今依然存在的問題?

     蘇珊.宋塔曾謂眾人皆有雙重國籍,一為健康國度,一為傷病國度;雖然許多人都以為後者的住民只是某些不幸的他人,但大家終將發現自己會被迫從前者踏入後者。傷病可說挑戰、模糊了他我之間的界線,讓原本安心處於我方的人,或多或少可感受到淪為「陌生人」的滋味。就此觀之,傷醫的手術刀及藥師的草藥,究竟是讓這道界線愈發穩固還是漸趨模糊?手術與醫藥將危險不定的傷病予以定義、治療,看似是將我方與他方重新明確區隔,但某些治療又可將一些人從他方拉入我方。手術與醫藥在這部小說中代表的就是這種雙刃劍的意象,將那道時而開放、時而緊閉的詭譎界線,呈現在讀者面前。書中各形各色的異己──種族上(黑人、原住民、猶太人、混血兒)、性別上(女人)、外觀上(侏儒、閹人、畸人)──就在界線邊緣顫顫危危往前行進。他們走的路一如每部開頭所提到的小徑:欲通往夢想之城,就須先通過多條巔險小徑;就算沒失足,成功抵達目標,小徑的終點,是光是影,亦無人可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