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61】

鍾文音:一覺醒來,就發現原來的語言不能用了

內容

鍾文音:一覺醒來,就發現原來的語言不能用了
2011/12/09 【博客來OKAPI/文/林泰瑋】


整部「島嶼百年物語三部曲」,在第三部《傷歌行》出版後,終於是個完成的段落。但作為第三部曲的本作,與首部曲卻很不一樣,「一覺醒來,就發現原來的語言已經都不能用了。」鍾文音自然地聯想到這個意象,包含她書中角色的處境,也是作為創作者的她自己,在這寫作過程裡的一種感受。


 
鍾文音:一覺醒來,就發現原來的語言不能用了。攝影/林阿讓
 

其實在第一本小說《女島紀行》出版之前,她的文字就藉著一個又一個的文學獎,跨著小說、社會紀實、旅行文學不同文類,對於傷逝與流浪裡的孤獨況味精織密縫,但又不時哼出些波希米亞遺族式的多情曲調。對部份讀者來說,她一部分幾乎帶著當代三毛那般的魅力,但文字是更為「中文系般」的溫婉辭賦。尤其隨著她在2003、2004年驚人的創作與發表數量,累積了相當與她文字熟悉的讀者。

 
《傷歌行》
 
尤其對於這些慣讀所謂「鍾式語言」的讀者來說,第三部《傷歌行》是種新鮮的挑戰,帶著某種抒情懷親期待的讀者,可能會感覺道阻斷折。關於這種改變,在作品內外,當然都有她的理由。

其實從第二部《短歌行》開始,就開始出現了些不少新的語彙用字習慣,詢問了之後,原來二三部曲的寫作時間是很靠近的,甚至原本是來自同一份構思,隨後再從結構上剪裁,分開寫來。從首部曲到二三部曲之間發生的變化,若是由作為作者的鍾文音,「從三部曲並列來看,能看到兩組分野:某種中文正統性與地方語言、典雅的風格與當代的節奏。」她彷彿回到意念的桌前,檢視自己攤開的寫作進程。

 
《短歌行》
 
地方語言,無論是書中某些台語或者從二部曲開始就有的某些日文場合;當代性的節奏,比如網路打字習慣產生的新慣用語,其實這與生活中的鍾文音有關:她在06年開始架站後,短時間快速地接受到這整套新的語言系統。不過方言與網路語言,兩者之間當然有著豈只時空間的距離而已?這兩種語言被放的這麼靠近,當然因為他們成為相對的它者,相對的是所謂「在文學創作裡,正統的中文」。

鍾文音自己很明白這點,「以往只要是文字寫就,總是得把語言的枝椏剪掉修齊;但這三部曲部份也要展示一種時間的流動世界的變更;在書中將語言這般驚奇錯置,就像是如果一個角色一覺醒來,就發現原來的語言已經都不能用了。」


她更明白的是,這般的嘗試,對於慣讀所謂「鍾式語言」、她的舊讀者的來說,自然是一種閱讀挑戰。就她所得到的迴響來看,也確實有讀者、或者書評,對這部份的嘗試並不那麼樂見。


或者這是一體兩面的情勢:除了語言習慣的斷裂,在小說裡相應的呈現,也就使得整體敘事架構較為瑣碎。「有人會用『大河小說』來形容整部『島嶼百年物語三部曲』,但我更覺得,我寫的這個是『小溪小說』。像是用碎掉的青花瓷來鑲進戒指,原先就知道這樣看不出瓷杯的原貌。」


在最初的時候,這三部曲未必會是這般樣貌。「我其實在三部曲開始寫作之前,心中確實是有一個巨大藍圖,是想類似《紅樓夢》那般開展的。」她也花了許多時間到故事裡的幾個關鍵地點,去做了田野調查。但實際上的生活,讓她沒辦法有足夠的心境和時間去完成,「就像是被生活吞了」,但也因為如此,她的三部曲像是小溪一般奔出了新的蜿蜒水道。「後來這小說,就像是百衲被那般編織起來,越寫到後來,自己也越覺得反而有種新的作法,沒有人這麼寫過,雖然為了舞台的實驗性,犧牲掉人物的日常,只留下他們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卻反而讓人物彷彿任意出境入境那般,讀者更能感覺到場景的變化。」


她的讀者喜歡的是作家的漂亮文字,但除了作家的創作進程,也還得有著人的生活變化,鍾文音也不總能多情但從容地往返於情人的都市與自己的房間而已。「我常提醒自己,創作上我並不非得如何不可。無論生活如何,我應該以藝術去看待自己,無論創作或生活,都不要使之窄仄。」


當然許多她的讀者還是會想問她,下一部作品的寫作風格呢?「當然知道嘗試會遇到一個孤獨的境地,下一部作品會不會回到原先的『鍾式文字』是有可能的。」她頓了頓說,「但還是覺得,這次能做了一個小小的階段性的嘗試,是很好的。」


接下來的創作計畫,除了一本很多攝影與文字結合的作品,書暫名《暗室微光》、整理書評文字之外,「『不行三部曲』,三個封閉且不在場的場域裡的故事,像是賭場、旅館、精神病院。」口氣像是開玩笑,但也像是很認真。真的能寫嗎?「你先把這寫進文章裡好了,這樣給自己一點壓力和鼓勵。可能就真的能寫出來了。」


不知道許多因為文字而喜歡她作品的讀者,若聽到她說這段話的語氣,再重讀一次風格不同於以往的《短歌行》與《傷歌行》,除了總帶著作品裡那種語言風格的鍾文音,還會從此多讀到些作品內外的氣味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