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172】

郭敬明:網路與作家是種曖昧的美好

內容

郭敬明:網路與作家是種曖昧的美好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1.12.29
 
大陸作家郭敬明形容,網路與作家的關係是一種「曖眛的美好」。
記者侯永全/攝影
郭敬明昨天參加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暨座談會。他形容,網路與作家的關係是一種「曖昧的美好」,網路拉近作家與讀者的關係,卻也讓文字的質感產生變化。
二○○三年,郭敬明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幻城」便拿下大陸年度暢銷冠軍,此後作品部部破百萬本。二○○六年起公布的「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他年年上榜,多次勇奪榜首。

作家在華人社會裡擁有清高的地位,一般人認為寫作賺不了錢,作家也不應該有錢,郭敬明不但憑寫作致富,也從不遮掩他的財富。他一身名牌、在豪宅接受採訪,就連筆下人物也總被奢侈品圍繞,引來「炫富」的批評。

「我是當代中國第一個寫物質的作家,也是第一個寫當代上海的作家!」郭敬明認為,新世紀的上海是一個「大陸第一個面對奢侈品的時代」,他在作品中刻畫物質生活是「必要的描寫」,不代表他推崇物質生活。至於被批高調炫富,他認為「我選擇匹配自己的生活」。

郭敬明不僅認為文學和銅臭味可以並存,還要進一步創造文學的商業價值。二○○七年,郭敬明成立出版集團「最世文化」,是大陸第一個文學經紀公司。為了推銷新作家,郭敬明辦文學雜誌為他們量身打造舞台,還帶他們參加電視選秀,掀起「作家明星化」的風潮。

「紙本時代,好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網路時代,你得在街上吆喝才有人知道。」郭敬明認為,行銷是這個時代「必要的妥協」,但暢銷還是得靠作品本身。他旗下八十多個作家中,曝光度最高的是俊男美女,但最具「商業價值」的竟是一位從不露面的插畫家。

「一個作品偉不偉大,還是看它暢不暢銷。」對於暢銷作家,郭敬明也有一套看法。「暢銷有兩種,一種是當代的寬度,一種是歷史的深度。」他期許自己的作品不僅能吸引這一代的讀者,也能影響未來好幾代。
 

兩岸數位論壇 6作家分享網路經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1.12.29

華文創作論壇 幾米談數位閱讀 / 鄭雅文 王涵秋


網路改變了書寫與閱讀的形式,也顛覆了作家的定義。作家袁瓊瓊指出,在網路時代,「只要有部落格,你我都是作家」;過去的作家寫作是為了追索知識和價值,網路作家寫作則是為了尋找同類。

陳芳明、幾米、袁瓊瓊、陳義芝、鄭丰、詹偉雄六位作家,昨天參加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暨座談會,舉親身經驗和聽眾分享網路時代的閱讀與寫作。

袁瓊瓊自稱是「重度網路使用者」,每天上網寫一千字的部落格,她指出,兩岸暴紅的網路作家,都是創造出吸引許多同類的部落格,寫作成為現代人「尋找同類的方式」。

袁瓊瓊分享,她每天逼自己寫的部落格,因量大而「夾泥沙俱下」,卻是不加修飾的直覺式作品,「很多文章比成書作品還要好」。她透露,常上網下載喜歡的詩與散文,再以鍾愛的字體列印成書,編成書店買不到的「孤本書」。

「網路不但讓人人都想當作家,還要求即時回饋。」陳義芝認為,在網路發表作品,作家馬上可收到網友的讀後感,甚至根據讀者需要修改,作家的自主性、獨立性受到挑戰。

「現代文學經歷三次革命,一次是白話文、一次是現代主義、第三次則是網路。」陳芳明肯定網路拓展人類創作的極限,卻也憂心數位閱讀難以「精讀」。他以學術研究為例,上一世代學生論文引用前人觀點時,一邊抄寫一邊解讀,網路世代的學生寫論文直接按滑鼠COPY、貼文,不加思索便可完成論文。

詹偉雄以「太陽」和「月亮」比喻數位閱讀和紙本閱讀,螢幕會反光的電子書像「太陽」,光線強烈卻無法久讀,當「太陽」的光線太強烈,讀者便會思念「溫柔、像月光一樣可以回味思索」的紙本書。他預言未來十年是出版界重回「精緻出版」的年代。
 

馬學海:還看不到中國的亞馬遜
 
【聯合晚報╱台北訊】 2011.12.29
 
數位出版近幾年愈來愈普及,中國大陸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學海,今天在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中表示,出版最重要的是「把好的東西做好」,而不在乎是什麼形式;他以亞馬遜的Kindle Fire為例,強調「火能燒書,也能照亮閱讀」,電子閱讀將有美好的未來。

馬學海指出,去年中國大陸的數位出版,包含網路廣告和遊戲,總產值達1051億人民幣,其中數位期刊只占1%,幾乎可以忽略,手機閱讀占最大宗,全中國大陸手機用戶高達9.5億。

雖然手機閱讀人口眾多,但馬學海點出,中國大陸會付費閱讀的人口,只占10%,絕大多數手機用戶,可能只是上網看笑話、收信。

馬學海表示,中國大陸2008年起,在全國設了九個國家的數位出版基地,未來五年要再建八到十個,但他認為這些繁榮都只是表面,背後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傳統出版商數位化的步伐緩慢、電子書平台多、市場破碎等,中國大陸至今還沒有像美國亞馬遜一樣的機構。

電子書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但紙本書市場也不好。他收集網路上紙本書售價,發現售價和銷售量並不高。

他也舉美國的統計,認為電子書的主要消費對象,仍是紙本書的重度讀者,只是把閱讀的形式提升為電子閱讀器。而電子書未來主要的內容,他看好文學、兒少、文教和科技等,並預言明年將是發展最關鍵的一年。

陳文茜:數位閱讀已是趨勢

台灣的媒體人陳文茜也發表專題演講表示,不論讀者喜不喜歡,數位閱讀都是趨勢。她說,每6張A4紙就必須砍掉一棵小樹,數位出版風行後,她已不需煩惱太多紙本書的存放問題。

陳文茜也表示,過去她看國外雜誌,用航空訂閱至少要到當天下午4點才看得見。但現在有了Kindle以後,她一大早就可掌握專業雜誌與報紙;例如昨天北韓金正日喪禮,用數位閱讀是掌握資訊最好的方式,金正日的水晶棺、扶靈的金正恩以及哭泣的北韓人民,都看得很清楚。
 

湯潮:數位閱讀不是選擇 而是革命
 
【聯合晚報╱台北訊】 2011.12.29
 
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今天舉行,龍源數字傳媒集團董事長湯潮專題演講指出,2012年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數位閱讀元年。
 
2010年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數位閱讀元年。大陸龍源數字傳媒集團董事長湯潮今天指出,數位閱讀為中國5000年的閱讀歷史產生巨大變化,這變化不是「選擇」,而是一種「革命」。
「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今天舉行,這項活動由行政院新聞局補助舉行。湯潮以「從大陸電子雜誌發展看內容的出路」發表專題報告。他說,因應數位閱讀潮流,紙本閱讀仍會存在,但不是主流。出版品的數位化,提供過去無法想像、做不到的服務,未來可能再也沒有報紙、雜誌、圖書的區別,而是讀者隨時隨地用最方便的手機上網閱讀多。

湯潮舉例,龍源網路平台有3000多本各式雜誌,每天有10萬作家提供創作,身為經營者,他2009年偶爾會用手機上網看自家平台內容,到了2010年,他幾乎天天用手機上網看,一天至少5次,等電梯、沒事時都看,哪怕只有5分鐘都不願意放過,這樣的閱讀型態將成趨勢。

湯潮說,未來數位閱讀將朝向「客制化」服務發展,過去是出版社提供什麼內容,讀者接受什麼內容,但未來因應數位閱讀潮流,數位出版的經營者將為讀者個人製作專屬內容,以讀者喜好為導向。

湯潮表示,大陸的出版業者早年對於網路非常陌生,甚至漠然、恐懼,由於過去出版社是國家擁有,整個體制約束出版社的思考與發展,也不允許經營者有個人創意。但今年開始,大陸政府要求出版社從國營單位轉「民營」,2012年全數改制完成,少了政府資金挹注,大陸出版界面臨的經營挑戰,將在付費數位閱讀中找到新的生機。

湯潮分析,2010年是大陸數位閱讀元年,是一個新的領域開始,除手機行動上網外,發展iPad高端付費內容版權的閱讀模式,也是未來大陸出版業的重要挑戰,即使如此,數位閱讀的優質內容與出版商建立品牌,仍是未來數位閱讀發展的重要基石。
 


馬家輝:沒有數位平台 會少很多寫作機會
 
【聯合晚報╱台北訊】 2011.12.29
 
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今天舉行,香港作家馬家輝發表演講指出,網路是他重要的聯絡平台,更是收集寫作、經營讀者群的重要工具。
 
「數位平台完全改變我過去30年寫作的習慣和方式!」知名專欄作家馬家輝,今天在「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暨座談會」中表示,數位網路現場不僅是他重要的聯絡平台,更是他收集寫作平台、經營讀者群的重要工具。
香港出生,在台灣念大學,曾在兩岸三地十數家媒體寫專欄的馬家輝,合作的媒體非常廣泛,包括香港明報、南方周末、廣州日報等一般新聞媒體,也為經濟、文學、旅遊甚至消費精品刊物寫稿。

他表示,早年他為香港、台灣的媒體寫專欄時,都是編輯直接約稿,很多資深、知名的媒體編輯,還把作家名單和電話當作寶,鎖在辦公桌最底下的抽屜裡,就為了保有獨家約稿的專欄作家。

從前邀稿靠人脈 現在邀稿用網路

但這種靠人脈、套交情的方式現在完全改變。現在向他邀稿的中國大陸媒體,「十個裡面,有九個透過網路聯絡我。」其中不乏完全不認識、過去從未向他邀稿的媒體。

馬家輝說,他在新浪網的微博,點閱率相當高,排名中國大陸「最有影響力文化人」前十名,不少媒體刊物,就是透過微博認識他並向他邀稿。他半開玩笑又認真的說:「如果沒有這個平台,我會少了很多寫作機會。」

他還會透過微博向約稿的單位討論寫作內容,甚至直接洽談稿費。同時面對多家媒體的邀稿寫作,且邀稿媒體遍及兩岸三地,讓有30年專欄寫作的馬家輝不得不承認,唯有數位網路才成為可能,才可以同時處理這麼多媒體寫作。

掌握數位訊息 專欄才能長久

他表示,網路也是收集寫作題材、經營社群的重要平台。像他平常住香港,對大陸媒體的邀稿,他就會先上網瀏灠邀稿媒體的內容題材、當地最近發生的新聞,了解當地民眾對什麼議題感興趣,才能精準掌握寫作題材,專欄才能長久。

透過網路,也有很多和讀者直接互動的機會。例如中國大陸發生保母車 (娃娃車)翻車事故,就有讀者直接上網請他分享看法。

馬家輝也坦承,網路上難免會遇到文意被扭曲或斷章取義,有時網友回應會流於謾罵。雖然偶爾會有這些他口中的「莫名其妙的干擾」,但馬家輝表示,數位發展至今,目前「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