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476】

古書今讀─晏氏媼

內容

晏氏媼          宋.洪邁.夷堅志

晏元獻家老乳媼氏,在氏數十年,一家以時節祭之。嘗見夢曰:「冥間甚樂,但衰老,須人挾持,苦乏使耳。」其家為畫二婦人焚之。復夢曰:「賜我多矣,奈軟弱不中用何?」其家感異,囑匠者厚以紙為骨,且繪二美婢。它日來謝曰:「新婢絕可人意,今不寂寞矣!」明年寒食,家人上塚,歸,復夢曰:「向所得婢,今又捨我去。」曰:「何得爾?」曰:「初不欲言,以少年淫蕩,皆為燕三誘去。」家人曰:「燕三人也,安得取媼侍女?」曰:「亦已來矣!」曰:「然則當為辦之不難也。」明日相語皆大笑。燕三者,媼姪也,素不儉,自媼死不復聞其在亡。遣詢之,果已死,遂復畫二老者與之,又來致謝。蓋前後五夢,而得二老婢云。

 

翻譯

晏元獻(晏殊)家裡的老奶媽氏,在家服務幾十年,亡故後,全家人按照時節來祭拜她。她曾經託夢說:「陰間過得很好,只是年老力衰,須人扶持,卻苦於沒人可使喚。」於是晏家為她畫了二個婦人焚燒給她。後來又夢見她說:「賜給我的夠多了,但卻軟弱不中用,拿它沒辦法呀!」晏家感到驚異,就囑咐工匠拿厚紙當骨幹,並且特意畫了兩個美婢。過幾日夢她來道謝說:「新的婢女非常貼心,今後不寂寞了!」隔年寒食,家人上墳,回來後又夢見她說:「先前送我的婢女,現在又丟下我跑了 。」家人問說:「怎會這樣?」她說:「本來不想說的。因為年輕,心性不定,都被燕三拐誘去了。」家人說:「燕三是活生生的人啊!怎能拐走妳的侍女?」老奶媽說:「他也來了!」家人說:「既是這樣,我們會幫您處理,並不困難。」隔日相給大家聽,都哈哈大笑。燕三這人是老奶媽的姪兒,平素不儉點,自從老奶媽死後就不再聽說他的下落。派人去探問,果然已死。於是又畫二個老婢女給她,又夢她來道謝。總計前後五個夢,得到二個老婢女。

 

閱讀測驗

1晏氏媼用什麼方式向家人表達需索?(A)由乩仙宣判(B)託姪兒轉告(C)自己白日顯靈(D)託夢

2晏氏媼在晏殊家是何等身分?(A)晏殊的祖母(B)老奶媽(C)夫人的陪嫁(D)打掃環境的清潔工

3晏氏媼以年老為理由向家人索求什麼?(A)僕人(B)幫姪兒討媳婦(C)餐食(D)禦寒的衣物

4家人怎樣把晏氏媼要的東西送去給她?(A)託姪兒帶回去(B)燒給她(C)放在墳上自然腐化(D)放水流去

5晏氏媼嫌女僕「軟弱不中用」,家人如何改善這缺點?(A)送食物給主僕三人進補(B)送一位健壯男僕給她(C)拜託姪兒過去幫忙(D)用厚紙增強骨力

 

答案:1(D)、2(B)、3(A)、4(B)、5(D)

 

 

 

閱讀心得            

閱畢此篇,不覺莞爾。

原來陰陽間不但可相通,陰世似乎也不若我們所想的那般可怖呢!晏氏媼三番兩次的託夢要求婢女服侍,每次又不盡如己意,不是嫌其軟弱不中用,就是被那行為不檢的姪子拐走,而她的家人也孝心可感,不厭其煩的一一滿足她,看來此後晏氏媼恐怕不急著投胎,打算長久在陰世過快活日子了吧?

中國人云:「死者為大」,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了。只是相較於遠古時代的活人祭獻,晏氏媼與其家人是仁慈了許多。這讓我想到近來在台灣頗膾炙人口的兵馬俑大展。坐擁千軍萬馬、構築地下宮殿、不計其數的古玩珍寶與之長眠地下的秦始皇,是不是至今仍在陰世興致勃勃的發號施令?還是他正為他的陵寢被掘了而龍心大怒呢?(三善 柯惠瑄)

  

幸福無憂的天堂,生活和人間無異的陰間,是人類對死去世界美好的想像及嚮往。人在啼哭聲中第一次睜開雙眸,在哀嘆聲中溘然長逝,僅僅數十載的人生太過短促,於是世界上必定有漫長的死後世界成了合理臆測。雖是猜測,但只要活著,便沒有窺知的可能,鬼神之說永遠都是神祕迷人卻又無法證實的故事。「殷勤問我歸何處」的人們,未曾間斷。

  中國民間以「焚燒陰間生活用品」及「託夢」作為陰陽兩界最主要的橋樑。前者是許多文化裡都有的方法,連殉葬和陶俑也可算在內。此法說來很妙,我們都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是原來燒一燒,讓該物「死」掉之後就可以帶走。文中的老媼想要的是活生生的婢女,那可怎麼辦呢?卻原來用紙畫個婢女模樣燒給她就行了,瞧來真令人有些哭笑不得,骨架還能用紙加厚呢!這種事竟還能這般投機取巧!

  後者也堪玩味。夢,向來是人的意識無法掌控的部份,即便醒來之後努力回想,其情節仍往往顯得朦朧縹緲。焚物和託夢,一個是陽予陰,一個是陰語陽,皆是單方向的「聯絡方式」,從中我們多少可以推知人們的心理:我們都希望知道逝去的親人過得好不好(若真有另一個世界的話),也好奇想窺知自己百年後的「生活環境」,但倘若真有冥界的存在,還是井水不犯河水,保持些朦朧美的距離為好吧!(笑)(三善 陳瀅竹)

 

  中國文化中對於「死後」的世界自有一套完整的觀念體系,這些特質在這個故事中一覽無遺。

  死去的人其實只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外貌與年齡都與生時所見無異;性格也仍然不變,素行不良的姪子依舊素行不良;生活所需的用品(甚至人)可以仰賴生者燒予,也可以用托夢的方式與生者聯繫。這些細節構築成了中國傳統的祖靈信仰,也可與孝道至上的觀念和燒紙錢紙屋的習俗互相闡發。

  另一方面,這樣的死後世界,也使生者相信死去的親朋好友在另一邊仍生活得很好,可以稍微減輕對亡者的思念,同時減少對自身死亡的恐懼,這也就是傳統信仰安定心神的力量吧!(三莊 方慈安)

 

相較於前兩篇,這篇好像輕鬆有趣多了。原本看到用厚紙代替較薄的紙繪成的婢女身體比較強壯,就很佩服古人的想像力了;再讀到「皆為燕三誘去」更覺好笑。而家人解決之道又是更妙,改畫老一點的,燕三果然沒興趣了吧!真令人莞爾 

    文中另一個引發我好奇心與想像力的觀點是氏那句「冥間甚樂」。我想作者應該蠻樂觀的,他想像中的「那個世界」顯然安和寧靜,反而像世外桃源般的樂土(燕三過的多愜意啊!)。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實的不順而讓他對神秘未知的領域有所嚮往。總之,這篇真是可愛的「怪談」呀!(三莊 黃詠恩)

 

燕氏雖只是晏元獻家的乳媼,但是在她去世後,晏家不但定時的祭拜她,也一一為她完成了心願,從這裏我們看到了古人純樸善良,縱使只是奶媽,但哺育之恩,如同親娘,厚道精神令人感動。

    反觀現代社會,獨居老人安養問題,子女弒父、弒母的消息時有所聞,社會變得冷漠疏離,人們眼中只有自我,有人甚至連真正的「親」也不親了。

   科技日新月異,比起古人,我們可以過更舒適進步的生活,也擁有更多的心力,去關心老人,甚至是周圍的任何人。但實際上呢?現代人卻只拿來關心自已,在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之際,大家應該好好來思考這個問題。(三善 許芸禎)

 

 

老師說

    私心裡我是很喜歡這一篇的,雖然託夢之說太詭異,但整篇文章中的人情味是很溫馨的。

  古時候的奶媽餵哺小主人,等小主人長大後,都還是一直跟在身邊照顧,燕氏就是在晏殊(元獻)家幾十年而終老的老奶媽。這樣情深意重,忠心耿耿的老僕,晏殊一家人對她自也是敬愛有加,夢裡的需索,都盡力去配合。

  不因死亡就斷絕了感情,是表現了厚道的精神。正是孔子所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孟慶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