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81】

書評/學院派的台南小吃

內容

書評/學院派的台南小吃

2016-01-02 09:02    聯合報 /方梓


袁枚在《隨園食單》的「點心單」中:「梁昭明太子以點心為小食」,宋朝吳曾的《能改齋漫錄》的「點心」中也說:「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宋代,吳氏的《中饋錄》中出現了「甜食」一詞,指甜點心。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出現「從食」一詞,指餅類小食。由此,可見點心和小食同義詞。


雖是「小食」或作為可有可無安慰口腹,點一下胃的「點心」,然小吃絕非單薄或鄙俗至「難登大雅之堂」,事實上因涉及歷史、地理、產業、文化、族群……等繁複因素,小吃文化顯得十分厚重,當然值得且必要研究。


研究「台灣小吃」的論文、著作很多,從飲食、文化、歷史、地理、族群的角度和觀點皆有。就飲食書寫上,諸多飲食文學作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篇章述及、介紹,其中以焦桐的《台灣小吃》囊括全台小吃最深入周備。若要推台灣小吃的質量等觀,有「台灣小吃首都」的台南小吃理所當然拔得頭籌,而介紹台南小吃則以王浩一最廣博深耕。

王浩一的《小吃研究所》(上、下)寫的便是台南小吃,這是由《慢食府城》的增訂版,以及編輯得如補習班考研究所的教科書,兼具純粹閱讀與實用;《慢食府城》中歸類有:節令祭饌、傳奇麵食、經典米食、原創小食、古老美食、特色滋味,及大江南北等七大篇,是一般傳統飲食書寫方式;《小吃研究所》則打散重新編訂,形式上以學分一、二、三……上下兩冊整整十二個學分,每個學分少則七堂課,多則二十一堂,也就是上下兩冊,總計一五六學分、七十五種小吃介紹,會讓讀者修得暈頭轉向,讀、吃一年以上。內容上則以材料、品類或功能......



此文轉載自udn聯合新聞網,全文請至該網站欣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