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753】

96年九月好書導讀(2)

內容

96年九月好書導讀(2)

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書籍基本資料:

  名:《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者:蔣勳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

  別:中文美學類
  價:350

2.本書大意

《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是蔣勳「談美系列」第二部,由第一部《天地有大美》的從「食、衣、住、行」生活環境的美感提昇至「五力」:「眼、耳、鼻、舌、神」五種感官對美的感受,與讀者分享如何在生活中開啟五感、體驗美。書中提醒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在,特別是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讓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敏銳感受全面甦醒,由此而能深刻體驗大自然之美與生活之美,也在自己「美的存摺」中積蓄出無窮無限的心靈智慧。

3.寫作特色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在生活中自己養成了凡事都要快的性格,以為不浪費一分一秒便代表不虛度人生;但問題是如果凡事都草草了事,實際上根本沒有享受過生活,而且有一種被時間操控著的感覺。曾有個武士被國王以「日落前,凡跑過的土地都可屬於你」為賞賜,於是他拚命為自己的擁有而奔跑,最後卻在日落前身心耗盡倒地而死。我想自己是不是也在演出相同的戲碼?不斷地匆忙趕路,以為前方有個目的地可以抵達,卻不知生命的目的地已經在每個因緣生滅的當下。

書中有言「美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從容,美應該是生命中的一種悠閒,美應該是生命的一種豁達。」我們常常忘記美是不該急切的,美也是一種自我的選擇,甚至是一種放棄,而不是貪婪。中國自古說「品味」,西方也有「Taste」一字,在貪婪中,萬味混雜其中,說不出什麼好滋味,所以在自我選擇中學習適度的放棄,也才能有餘裕空間去品味所有。

最充實的美好原是存於生活週遭的種種,端賴我們發揮眼、耳、鼻、舌、身的官能感知,充分體驗到作為人類有幸可得的多重喜悅。而能夠擁有品味生活的能力,彷彿得有金手指,總可以化平庸為珍貴,帶來豐富美好的心靈體會,更從內在醞釀能量,激發更多創意、同理心和整合能力,讓人生更有獨特競爭力。我們未必需要去移植書中的感官經驗,但可以藉著《美的覺醒》一書,常常提醒自己成為身心五感皆平衡的人--學習著去感受美、欣賞美、進而能與他人分享美。


   
蔣勳有言:「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其實往往並沒有什麼最後的結局,它們只是像不斷撥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只要認真去體會,平凡的事物也可能蘊藏很深的情意。那些未曾開啟的、曾經擁有的,或是刻意遺忘的生命經驗,經由《美的覺醒》這本書的提醒和指引,我們或者能常常「看到」「聽到」「嗅到」「觸摸到」「品味到」生命美好的存在。

4.問題討論

1.人類的五種感官並非完全被分開,其實彼此之間帶有連貫的關係,例如我們在喝茶的時候,味覺發生了作用,但嗅覺也同樣在運作。試找出個人經驗中能結合多種感官的體會,並描述這當中身心的感受和變化。

2.)二十一世紀是講求創意的世紀,而創意的來源常常蘊育於美學教育的養成。你認為美學培育的最佳場所和方式是什麼?

3.)台灣愛普生科技近年來致力於藝術活動的推廣與贊助,同時內部也不時針對管理階層進行「美學特訓」以求推進產業;耶魯大學醫學院規定,學生必須到耶魯英國藝術中心培養觀察能力,因為校方認為,懂得繪畫的學生,更能辨認病情的微妙細節。美學對科技領域能有什麼助益?新時代的工作能力中,美學又佔了如何的地位和價值?

5.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著作-《來日方長-蔣勳詩畫集》、《破解米開朗基羅》、《秘密假期》、《破解達文西密碼》、《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

6.作者相關資料:

蔣勳,福建常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評介人:國立師大附中陳麗文老師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