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中981高三第二次學測模擬考作文佳作
一、 短文寫作。(9%)
莎士比亞曾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橫切的鐮刀。」 請仿照莎士比亞的筆法,以形象化的方式來定義「時間」,文長60字以內(包含標點符號)。
◎時間在靈魂之窗的陽台上養了一條金魚,隨著歲月流逝不斷地增加,兩條、三條、四條。當揚起美麗的笑容,哐地一聲,金魚全都跑出來玩了。(三孝 卓孟蓉)
◎時間有副精明的頭腦和一雙圓滑的交易手腕,總是以從容、快樂為標的;以焦躁、惆悵為報償。在這狡獪的商人面前,無人不是待宰肥羊。(三孝 林宇凡)
◎時間把十指青蔥乾成老樹皺皮,使剪水秋眸覆上一層薄霧,催過心動趕過甜蜜,如今,時間更使思念綿綿無絕期,使刺骨的傷痛從容。 (三信 賴珮瑜)
◎它竊走了紅燭銀觥,竊走了紅顏烏髮,竊走了童真未泯,竊走了相片中那一抹無瑕的笑靨。在寂靜中,抑或嘈雜中,時間是個神偷手。(三義 謝慧瑜)
◎時間是帶刺的玫瑰,讓人想親近卻不可褻玩,想操弄卻敵不過早已橫刻的尖刺。他會刺破美好的虛幻,把現實的印記黥在我們的面容上。(三和 葉芝岑)
◎時間會在青春的稚嫩中調劑些佐料,靜靜燜煮出韻味,在滾燙的沸水中燙一個接著一個世紀,在香味四溢的滷汁中烹煮憾恨,替歷史加菜。(三平 詹詠媛)
◎時間是揮舉鍋鏟的大廚,年輕時大火快炒,迅急翻動生命種種面向與人世酸甜苦辣;老時卻榨乾人們的活力,只能擱淺一旁,等待醃漬。 (三公 林彥如)
◎時間調皮地剝落牆上的痕跡,推倒那一面紅磚花圃;可是他慷慨地鼓勵著百合一年一度的綻放,並陪著櫻花樹一寸一寸地往上爬。 (三誠 游捷閔)
◎時間是一位畫師左手端色盤,右手拿畫筆,在畫布上先以蘋果綠點綴,漸漸地由濃轉淡,再大筆刷上紅、黃、棕,最後以整片的白收尾。(三毅 黃韻如)
◎昨夜親手種下的黃金葛,如今已爬滿鞋櫃;一撮撮可愛的小秧苗,等不及要抽穗;牆上蘭花,已紛紛飄落她的榮華富貴。而時間是推手,推著萬物興衰。(三溫 牛文昀)
◎時間是一縷紗,恆以其輕巧柔軟,包覆青春的尖銳;恆以其細緻,襯映麗人瞳中的神采;恆以其光華,燦爛那累積不衰的智慧。 (三良 方冠穎)
◎時間是堅毅的旅人,季節的交替,帝國興衰,他走過,世代的繼承,生命延續,他走過;時間孤獨的走著,進行著永無止境的旅程。 (三恭 朱宇臻)
◎時間會滲入嬌豔欲滴的花瓣,化旖旎為腐朽,用縱橫交錯的藤棘汲取日月精華以供給滋養。待寄主歸化為塵土,他將重獲新生。 (三儉 王俐雯)
◎時間是株藤蔓,在頭頂發了銀芽,便寄生其上;它把根深深地扎在額間,一股腦兒地吸取青春,吸得愈乾,它就茂盛成了雪白的花絮。 (三讓 莊博涵)
◎時間是隻盤桓天際的鷹,可望而無法捉摸,在你不注意的時候俯衝而下,攫走寥寥無幾的青春年華。 (三樂 何慶齡)
◎時間洗刷掉浪子火爆的性格。用強勁的流水和細碎的小石子磨礪稜角分明的巨石,使之圓潤飽滿、光滑細緻,並透著人情練達,蘊含智慧光輝。 (三書 黃依敏)
◎時間是一陣風,刮去了爸爸引以傲的黑髮,風乾了媽媽白嫩纖細的雙手,吹走了絢麗璀璨的青春,但,他也拂去了歷史的塵埃。 ( 三書吳姿儀)
◎時間總是以它無線綿延的岸際包圍、掌控著生命。以溫煦、花白的清浪撫平刻痕,深不可測的大肚卻洶湧地要吞噬來不及跑遠的夢。 (三數陳佩欣)
◎時間是抓在手心的一把沙,一聲不響地從指縫間流漏。人類千方百計企圖捕捉它,奢盼多一分一秒,然而一回首卻驚覺手中的沙早已漏盡。 (三真 張沁靈)
◎時間是智慧的老者,他慈祥地教會你人生的道理,但也毫不留情地向你索取青春的學費。你無法拒絕,直到年華不再。(三善 曾郁珊)
◎時間是一支蘸飽墨汁的毛筆,它渲染出地圖上的凹凸不平,臨摹出人世間的種種溫暖情懷,更大筆如椽揮毫書一帖歷史的萬象。(三莊 梁瑄)
◎時間是個資金雄厚的攝影師,毫不猶豫的猛按快門,一聲聲響得讓人緊張焦躁;奢侈瀟灑的他從不留底片,但總有幾張作品永存人心。(三敬 王韋蓁)
二、文章解讀。(18%)
閱讀框線內的文章,分析渾沌鑿七竅而後死的原因?文長限150〜200字。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莊子.應帝王》 |
備註:儵,和忽都有快速輕率的意思,是莊子虛構的神名;渾沌也是莊子虛構的神名,寄寓自然無為之意。
◎人之七竅,是用以視、聽、食、息,有了此七竅,等同有了無窮盡的物質誘惑,進一步衍生了貪婪和物慾,擾亂了最初的清明。渾沌既是自然無為之神,力量的根源應當是虛無,也就是原始「空」的狀態。今儵忽二帝草率地替渾沌鑿七竅,本意雖良善,卻沒有考慮到其「獨無有」的原因。七竅既開,所有的物質衝擊接踵而至,渾沌再也無法秉持住「無為」的原則,卒亡。(三孝 林欣蓓)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向來主張恬淡寡欲的出世思想。而中央之帝渾沌象徵著順應天道,自然無為。當儵忽二帝以常人庸俗的想法,為渾沌鑿開七竅,引進了使澄明心神混淆的感官刺激,渾沌一直以來依恃而存的天道秩序便被打破了,因而死亡。這則寓言闡述了莊子學說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與其囿於包裝著繽紛糖衣的外在聲色,不如回到源頭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才是操持已身的長遠之道。(三孝 林乃禎)
◎渾沌鑿七竅而死,是因此舉違反了天地自然無為之大道。渾沌本無七竅,而儵與忽卻以為惋惜-無法以春華秋實悅其目,無法以夏蟬冬雪震其耳,無法以鮮肥穠醇潤其舌,無法以茶香花氣撲其鼻-以為種種人所享受的浮華逸樂可使渾沌心喜。卻不知人有七竅後便產生了欲,而欲望正是人心痛苦的根源。人的身心在渴求與喜悲之中漸漸失了元氣,走向衰老與死亡,這都是因為「欲」的緣故阿!怪不得混沌在鑿七竅後便與萬物同寂。(三信 林彤)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乍看之下,似乎有些唐突,然而細思,莊子之道也就豁然開朗。道家的道在於自然無為,捐棄一切聲色物慾,回歸最初的狀態。渾沌本無一竅,不受外界感官世界的干擾,倒活得輕鬆自如。而儵及忽卻異想天開,替渾沌鑿了七竅,原是一番好意,想讓混沌「開眼界」,豈料原本清淨無為的渾沌,七竅一開,世間的五光十色一齊湧來,打亂一池清水,如同一方乾淨的池塘,傾入大量泥沙,那小魚也只能走向毀滅之道。(三義 張馨予)
◎渾沌本無慾,儵與忽為之鑿七竅而後能視聽食息,從此產生了慾望。渾沌之本質為虛無,
萬物自然生產,相安無事,鑿七竅而使無化有,干涉了萬物原本的秩序,使其混亂,則渾沌
死。就如老子所言,自然無為,致虛守靜,而萬物生。自然之事,人不應干涉太多,破壞了
天然的秩序,則萬物同歸於盡,近年來天災頻仍,即是最好的注解。減少慾望,多照顧自然,
天與人互相依存。(三和 廖云瑄)
◎渾沌本是自然無為,不需任何感官刺激即與萬物融為一體,然而鑿七竅後,各種感官對外
物的感受便會不停湧入,衝擊原本安定的心,如同平靜無擾的水面被大大小小投入的石塊破
壞一般,掀起陣陣漣漪和不必要的擾攘。感官機能被開啟後,各種慾望接踵而至,不論是對
物質的慾望,對生活的渴望,或是對現實的不滿足,每一個都是無止盡的深淵,一旦為了滿
足慾望而去追求,內心就不可能再平靜如止水,自然而為的志向遭毀損以更加不可能存活。(三平簡瑞琪)
◎渾沌本來自然而無為,不被外物所干擾,也不影響外界的發展,一如老子所說:「萬物作焉而不辭,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然而儵與忽異想天開,竟想以開七竅來報答渾沌善遇之德!每鑿開一竅,渾沌就逐一感受到五色五味五音等誘惑,原來的天真自然便被破壞,開始滋生貪婪且不知足。在第七日鑿完七竅後,渾沌已不復當初無為無欲的本色,竟變成嗜慾洋溢全身,困擾紛至沓來,所以渾沌死亡了。(三公 王信淳)
◎渾沌,莊子筆下的中央之帝,寄寓言了自然無為之意。既是自然無為,那就該保留他「自然」的樣貌,不加「作為」。然而輕率的儵和忽為了報答渾沌之德,鑿之七竅,欲使其能視聽食息。然而不復自然的渾沌,失去了他最初自然的本我,遂然死去。這和莊子的理念相同,他認為治國當無為而治,若隨帝王己意率自妄加作為,則國必亡。渾沌之死,當是此因。(三誠 葉珊)
◎「無為而治」和「萬物自會生長而不需人為」是道家的思想精隨,同樣的道理來看,渾沌生而無七竅仍活得很好,然而在儵和忽為他鑿七竅後卻死亡,其實正是外在的干預而影響了事物本身。渾沌不需要七竅就可以為中央之帝,然而儵和忽卻自以為能夠幫助他視聽食息而為他開了七竅,本是好意卻造成可怕的後果。萬物就和渾沌一樣不需要外在的「為」去干涉就會自己過得很好,過多的影響就會造成他們的滅亡,這正是渾沌死亡的原因。(三勤 鄭伃芳)
◎渾沌鑿七竅而後死,是因為違反它的本性。「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萬物於自然中自有一套生存方法,而鯈、忽卻以自身的觀點認為渾沌無七竅無法「視聽食息」,導致渾沌悖逆本性而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自然之物各有其相依相存之道,妄加破壞既定的平衡和天地運行之常態,渾沌何以不亡?
再者,鯈、忽貿然輕率行事,未先徵詢渾沌的意見,便將自以為是的美好強加於渾沌。事實上,萬物之好或壞並不能用相同的標準論定,唯有順其自然,萬物才能生生不息。(三溫 孫瑞璘)
◎儵與忽為渾沌鑿七竅的故事完全呈現了莊子「不應違反自然」的道家思想。宇宙中任何一條獨一無二的生命,皆有各自的本質和限制,不能以外力企圖改變之。發現頻道曾播出紐西蘭人將增乳基因植入母牛而導致牛隻一開始的確乳量大增,數日後便集體死亡的悲劇。大自然萬物無一不是經長時間演化而來的生命結晶,精緻而脆弱,無法承受後天不當的扭轉。順應其本質的運轉才是大自然繁榮的唯一真理。(三良洪瑀)
◎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所愛,必定也是他人所愛;自己所需也是他人所不能缺的。以自己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揣度他人。儵與忽以為視聽食息是眾人皆需的感官刺激,便好心的為渾沌開了七竅,殊不知原來沒有七竅的渾沌,不受外界的干擾,沒有渴望,沒有慾念,過著最清靜、自然無為的生活。隨著七竅開通,生光色嗅等刺併至,擾亂原本的心止如水,也無怪乎渾沌無法承受而死。(三恭 洪芊慈)
◎莊子欲藉渾沌鑿七竅而死闡述自然無為方是久長之道。萬物初生為渾沌,無意無必、無固無我,與自然相冥合。隨四時消長,順應天時者自不易早夭。然而一旦開始「視聽食息」,外物紛至沓來,蒙蔽本心,眼耳追求聲色,口鼻追求美味,欲望一生則無休無止,再難回到本來的面目了。故莊子安排渾沌之死,實意在提醒世人固守本心,若能休止五色之追求,則能得自然無為之道。(三儉 甘睿涵)
◎萬物生息育長,皆是自然流轉,未經人為作用干擾的生命,是最強韌、樸實的存在,維繫著世界的平衡。
渾沌無為,順著自然萬物的生息而存在,如今儵、忽輕率鑿之七竅,使之有了感官而產生慾望,大自然則產生偏差,進而導致世界的失衡。
當人開始有了慾望,心則不再平靜、安穩,想要追求更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然後天道將不存,世界亂,混沌而後死。(三讓 楊斯羽)
◎我認為儵與忽處事過於快速輕率、行事不夠周全是渾沌死的原因。儵與忽一味認為鑿七竅對渾沌有莫大的好處,卻未考慮渾沌的本質與是否適合,是否渾沌要保持原本的自然無為、純粹自然?是否渾沌要遭受世俗干擾、可視聽食息,而受鑿七竅之苦?就如同泰戈爾所說:「鳥以為把魚舉在空中是一種慈善的舉動。」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自認為有益的幫助,反倒害了他人。(三樂 林芸安)
◎儵與忽欲報渾沌之德,於是將他們所認為有利於人的事物加諸其身,然而這卻是揠苗助長,將一些物質生活、七情六慾灌輸給一個純真自然的人,反而使其喪失原有的淳樸,逐漸邁向死亡。所以莊子崇尚無為而治,順著自然萬物的本性運行,不施加太多的約束、慾望,畢竟簡單過活就是純粹的快樂,人的需求不多,只是欲望無窮,不要讓自我監禁在慾望的牢籠中!(三書 王依旋)
◎儵與忽認為人皆有七竅可以看、聽、吃及呼吸,於是好心的幫渾沌鑿七竅,但是渾沌本自然無為,若強加眼耳口鼻,豈不是徒增煩惱,七竅一生,七情六欲隨之而來:看不夠,還必須五光十色;聞不足,還欲繞樑餘音;食不滿,仍缺山珍海味::,如此一來,渾沌怎能清靜無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反檢難不也是這道理嗎?渾沌就好比潔淨的白,一旦沾染了五顏六色,不論怎麼洗也無法回到最初,終將一死啊!(三書 郭卉玲)
◎渾沌雖然本無七竅,但仍舊自在地活著,而儵和忽卻用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渾沌的身上。人雖皆有七竅而食息,但畢竟不是渾沌自己,第一竅可能為渾沌開了眼,但卻鑿中了脾,第一竅開了耳,卻鑿中肺,第三、第四乃至第七竅皆為渾沌開了耳目感官之孔,亦造成渾沌的內臟無一完好乃至死亡,所以萬事萬物不需刻意加強自己的塑造和解釋,對於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應抱持順應自然、隨其獨立性而有所不同的態度。(三數郭昱彣)
◎天生萬物,本無為,而治。渾沌正象徵著無為,而儵與忽則是人類那不安於當下、躁動的心。我們總想覓芳草鮮美處,養成牛羊又想大造宮室,讓生活更好——正是這分求好心切害死了渾沌。儵與忽欲報恩,而他們覺得有七竅的聲色生活較好,於是就用這盲目鑿死了渾沌。誠如人類總以五顏六色點綴世界,將無為的清池混上了淤泥,殊不知人世的愛恨嗔癡、禍敗亂亡亦由泥中生,而我們不自知地慢性自殺。(三真 郭日青)
◎「渾沌」是「自然無為」的形象化。祂形如其名:渾沌一片,似有若無。是不經任何雕琢的自然狀態。祂,便是一切的本質。儵、忽雖然是好意為渾沌鑿七竅,殊不知「本質」一經加工就被破壞了;「自然無為」也被「不自然的有所為」打破了,所以渾沌死。
莊子認為不被「有所為」污染其本質的「無為」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多餘的包裝都只會
造成反效果。(三善 林昀)
◎渾沌象徵著「無」的境界,並非一無所有,而是廣大無垠。一個無限延伸的空間,有朝一日突然變成無限,就是莫大的災難。被鑿了竅的渾沌,瞬間被五光十色限制住了,被五音五味種種紛雜而成的感知給襲擾了,祂的無限及清靜至此毀滅殆盡,然而「無」又是祂的全部,所以死亡。死,諭示的不只是消滅,還有重生;唯有經歷死亡,祂才能斷絕感官所帶來的混亂,重新歸「無」。(三莊 林家綺)
◎渾沌原本過著自然無為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喧囂和物質所影響。而鑿了七竅後,眼被七彩所蒙蔽,耳被五音迷惑,鼻被各種氣味擾亂,而口被酸甜苦辣所毒。在各種聲光等感官的刺激下,渾沌接受到各種物質的衝擊,慾望將他包圍,最後吞噬了他。因為受到世俗的汙染,渾沌再也無法保有心中最純潔的一片淨土,最後無法承受如此劇毒的物質砒霜而死亡。(三敬 王律琴)
三、引導作文(27%)
安東尼‧波登 Anthony Bourdain曾說過:「做個旅行家,別當觀光客 (Be a Traveler, Not a tourist.)」。真正的旅行是不預設任何立場的,在旅途中不但看見自己心境的轉換,也傾聽更多動人的故事;真正的旅行不在追隨他人成功的旅遊經驗,而在透過心境的轉換,創造自己的故事。 旅行意味的並不只是異地的越界,亦是心靈的移動,是以旅行不只是旅行,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旅行回來,你曾問過自己:看到什麼嗎?你是以什麼樣的心態與角度體驗旅行的滋味?抱持著什麼樣的旅行哲學出發?在過程中曾經撞擊出什麼樣的感動與想法? 請自訂題目,寫下你的旅行觀,從出發、觀覽、回歸之間與外在景物的對話,文長不限。
◎自由肉體 三忠 許菡芸
我旅行,故我存在。行走在他方,由於陌生的口音、氣味、街景、光度,無時無刻不包裹著我,我無時無刻不感知它們,最最內在的自我此時方能從習以為常的時序中脫軌,甩髮,呼吸,彷彿第二次新生。
旅行亦是我實踐自由,最立體的手段。從攤開地圖的那個瞬間便是旅行的發軔之端。或許不一定得是倫敦空照圖,也不盡然非得是京都街道圖不可,只一頁記事本內附著的臺鐵路線圖便已令我滿足。細數從臺北開始便漸次陌生的站名:樹林、浦心、竹北……便可預想一趟火車環島之旅。例如自強號奔騰的速度感、例如電聯車上深藍色絨椅的乾暖觸感、例如車站內商店買報,上面平時不覺的、清爽的油墨味……腳還沒踏出家門便迫不及待地心嚮往之,且我特別鍾情於名勝之外,那移動過程本身的欣快:「我即將……」式的興奮,因我自在自適。
而當我於途中抵達暫時的目的地,我總也習於走動。平日的生活過久了,什麼都變得如便利貼般輕薄扁平,身在其中,彷彿自己也成為紙上一行寫定的行程,連轉身也四處受限。張大春在《我妹妹》裡說:「只有在我走走走走走時,我知道我活著。」是以不論是蘇州博物館的清亮通透,或是洛杉磯迪士尼樂園的繽紛繚亂,我喜歡穿行其中,放任我的眼睛去拓印、耳朵去擷錄、鼻子去封存這難以重現的當下。旅行之所以令人難以自拔,也許就是在他是無法被複製的特殊經驗。不若平常,旅行使人重新發現感官所帶給我們的敏銳喜悅,使我們尋回被瑣事綑綁的自由──身為人,最無法替代的靈魂蕊心。
旅行在行程上總有終點,然而一個好的旅行家卻永遠在途中。我也該試著讓我的旅行不再只是釋放與紓緩,而是讓肉身永恆不受拘束。旅行不只是見證,而是在每次見證後的內化。至此,旅行將不再是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