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寫作題庫

【點閱數:1,827】

寫作練習──非命題寫作──仿寫:仿橫式結構的練習

內容

1.題型

寫作練習──非命題寫作──仿寫:仿橫式結構的練習

2.題目與引導說明

 

 

文章的橫式結構最常見有二種情況:一種隨著空間的轉移來安排寫作的順序,一種以材料的性質歸類來安排寫作的順序。

儘管歲月如流,但庶民生活在日常的互動中,有著與歲月相搏動人的力量,善於捕捉,便可找尋到一些讓人難忘的光影。

以下所引是余秋雨《文化苦旅‧白髮蘇州》中的文字,請就其文中空間轉移的結構順序及今昔交錯的映襯筆法,仿寫一篇和庶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品文。自擬題目,文長400字左右。

 漫步在蘇州的小巷中是一種奇特的經驗。一排排鵝卵石,一級級臺階,一座座門庭,門都緊閉著,讓你去猜想它的熨藏,猜想它以前、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緊,二千五百年的時間,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如今的曲園,闢有一間茶室。巷子太深,門庭太小,茶客不多。但一聽他們的談論,卻有些怪異。陣陣茶香中飄出一些名字,竟有戴東原、王念孫、焦理堂、章太炎、胡適之。茶客上了年紀,皆操吳儂軟語,似有所爭執,又繼以笑聲。幾個年輕的茶客聽著吃力,呷一口茶,清清嗓子,開始高聲談論陸文夫的作品。

未幾,老人們起身了,他們在門口拱手作揖,轉過身去,消失在狹狹的小巷裡。

我也沿著小巷回去。依然是光光的鵝卵石,依然是座座關閉的門庭。

我突然有點害怕,怕那個門庭突然打開,湧出來幾個人:要是長髯老者,我會既滿意又悲涼:若是時髦青年,我會既高興又不無遺憾。

該是什麼樣的人?我一時找不到答案。

3.預期目標

空間的存在,也敵不過歲月的摧殘。年輕的學子雖然沒有滄海桑田的感慨,但韶光易逝,紅顏易老,歲月的痕跡歷歷在目,因為珍惜情緣,是學生樂於書寫的題材。如何表達才不落俗套呢?走過時間,不久也要走入歷史的老人身上,可感受到不必親歷的滄桑。

4.學習目標

人與空間,有許多故事可以描寫。時空的交錯,有許多融情入景的手法可以運用,場景和氛圍的描寫練習是當務之急。

5.示例

        衡陽路老布莊       北一女中 郭立梅

每天都得到衡陽路搭車回家,這條路,太熟悉;也太陌生。

假日午后,與母親商量買件好料子的襯衫給外公外婆。

下車,走在衡陽路上,兩旁老舊的房屋不同時候鋪著的層層磁磚,有些龜裂、破碎,有些甚至剝落了,斑駁的水漬、泥痕和喧囂的市聲,好似並不相干。老人拿著板凳、扇子在屋簷下打盹,一派悠閒自得。

路底一間老店,專賣老式西裝、衣褲、氈帽。店招牌是粗大的舊式拼貼字,泛著黃;玻璃似乎也隨著歲月而老化失去光澤;店內,微弱的馬達式電扇送來絲絲涼意;一股腦傳來明星花露水濃郁的氣味,夾雜著刺鼻的煙味。

一群上了年紀的老顧客來回尋找布料,邊扯開喉嚨和年事已高的店老闆話著家常──盡是誰誰已歸道山的訊息。剎那間,歷史佇留,使人有茫然的孤獨感。

店兒太小,闐鬧聲中雖然顯得迫促,電扇轉出的涼風也漸感疲軟了起來,但和這些上年紀的老顧客摩肩擦踵著,隱約沁逸著台北古早味的馨香。

買好衣服,走出老店,重新面對路上流水般不知奔向何處的車陣,我一時有些惘然了。

6.評語

文中好似客觀地去描述眼中所見的一切,但「太熟悉;也太陌生」的伏筆,有意在言外的祖孫之情與人事滄桑的悲涼感慨。文末只以「我一時有些惘然了」收尾,有感慨而不說盡,只細節鉤勒眼中所見的一切,更見餘韻。

命題老師資料

邱素雲老師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