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3,802】

新詩教學析論\復興高中鄭慧敏老師

內容

新詩教學析論\復興高中鄭慧敏老師

節錄自《復中學報》第一期 \2002.5

一、概論:眾聲喧嘩的新詩園圃

()從《嘗試集》的嘗試到象徵派的朦朧

現代詩壇百家爭鳴,一方面由於詩的實驗性本來就很強,另一方面由於詩人的表現方式可以很自由又很自我,呈現出來的詩風、詩型,更是個個不同。在胡適的《嘗試集》裡,一步一步要擺脫古典詩的束縛,於是在白話文字的搖搖晃晃中,我們還是可以讀到些許稚嫩的、古拙的詩句,甚至此時新詩「不經意」的押韻,應該也是「不由自主」地受了古典詩束縛。  由是,嘗試時期的詩,泰半皆為「格律詩」─有一定的型式、同時也押韻。但也許詩真是靈感乍現便有巧思,例如胡適的《夢與詩》,雖然也是典型的「格律詩」,但基本上仍掌握了詩的要素,尤其最後一段:「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別有情韻,且耐人尋味。

嘗試時期的詩不能以現在對詩的要求來評判,因為它畢竟站在現代詩史的起點。其後,新月派的徐志摩,則以他的天才堂堂將新詩帶入另一個更繽紛的世界,〈再別康橋〉、〈偶然〉甚至被編成民歌傳唱不已。徐志摩開始建立一種詩人的典型,熱情、充滿活力,他的詩也一樣浪漫多情。站在「嘗試」的基礎上,徐志摩毋寧又將新詩帶進更新的境地。但是,使中國的新詩徹底改變「體質」的,則是象徵派的戴望舒、李金髮二人。

  李金髮人稱「詩怪」,本身留學法國,專攻雕塑。除了是第一位引進西洋技巧的美術工作者,也是將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象徵詩風帶進詩壇的第一人。經此一過渡,便促成了中國詩的現代化。[1]其後,戴望舒的創作與活動,確立象徵手法,對現代詩影響更大。他的成名作〈雨巷〉中那「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幽幽怨怨地撐著油紙傘的身影,悠長又寂寥地在雨巷晃蕩。形象具體,情韻幽長。

()一九四九以後─當代詩壇點將

        嘗試之後,中間還經歷一段日據時代的新詩發展。張我軍、楊守愚、楊華,都是其中代表詩人。其詩作並無突破性的發展,但是在反映社會現狀上則是忠實地烙下時代的痕跡。

        一九四九以後,紀弦、覃子豪開始新詩更艱困的奮鬥歷程。

紀弦組織現代派,〈狼之獨步〉為其名作,不但展現詩人直率的熱情,亦隱含新詩創作的寂寞。覃子豪則有藍星詩社,早期作品〈獨語〉清新可喜。

其後「創世紀」開始了狂飆時期,張默、洛夫、亞弦標誌了更大膽的創新。洛夫、商禽、管管,都算這個超現實詩風的實踐者。「詩魔」洛夫允為其中最具爭議的詩人,但也最具代表性。〈愛的辯證〉、〈雨中過辛亥隧道〉等詩,意象皆詭奇富麗。

在這些「橫的移植」之外,也有所「縱的繼承」。此中以現代派的鄭愁予、藍星的余光中為代表;還有「不屬任何詩社卻屬於年輕人的席慕蓉」[2]。鄭愁予北地浪子的風采、中國式的俠骨柔情,風靡了五、六○年代。除了一般選本常選的〈錯誤〉,其他也同樣值得向學生介紹的如〈賦別〉、〈情婦〉、〈姐妹港〉等等,這些鄭愁予前期的作品,全部都收錄在《鄭愁予詩集》(洪範版)

  若說鄭愁予有詩詞的文言之美,席慕蓉則是另一番白話柔情。以東大選入的〈一棵開花的樹〉為例,深情與繁花相映照,最能貼近年輕學子情竇初開的悸動。[3]其他如〈渡口〉、〈蓮的心事〉、〈無怨的青春〉、〈青春〉(可參《無怨的青春》、《七里香》,大地出版社)等等,都是動人心弦的情詩。就詩的標準而言,也許並非最精鍊;就詩的感情而言,卻像是一段又一段可以寫在記事本上反覆回味的文字。

()一九四九以後─新世代詩人版圖

        臺灣戰後出生的一代,受到新式教育與衝擊,在詩題材的拓展上進一步地開始審視自己立足的土地,鄉土與社會寫實的關懷成為這群戰後詩人的土要特色。這些詩人包括施善繼、吳晟、蘇紹連、李敏勇、渡也、向陽等人。[4]八○年代初興,一批更新的詩人崛起,包括夏宇、陳克華、羅任玲、林燿德、許悔之、邱緩、林群盛等人,「未經農業社會的苦難折磨,一腳踏入講究速度的工商時代,以電腦代替書籍,以聲光代替實物,在倫理瓦解的時代繼續解構多組價值系統。[5]

        「科技是他們的新擅場,後現代主義是他們的新特技」[6],這些旋出詩壇風暴的才子才女詩人,為新詩解讀又下了戰帖。林燿德稱為「前衛旗鑑的海域」[7]的羅青,是這類後現代詩人中代表人物之一。〈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將林覺民的絕筆信顛覆了,每一個讀過中學課文的人大概都會為他的後設處理而莞爾。所謂的「後現代風格」指的便是這樣一種「顛覆、後設」、以「遊戲」的方式,來達成解構、乃至嘲諷既定詩法的意圖。羅青標誌的「錄影詩學」簡而言之,正如其詩〈天淨沙〉「流水」一節最末四句所言:「在舊的淡水河道上/一條新的淡水河/以蒙太奇的手法/五顏六色的正宣告誕生」[8]

        另一位也屬於後現代的「積木頑童」[9]夏宇,不論藝術性或感性上都是很值得向新世代學子推薦的一位。其自費出版的詩集《備忘錄》為夏宇詩集的經典,其中如〈甜蜜的復仇〉短小精悍,又意味深長。

        此外,詩人向陽也是頗值得介紹的一位。除了課文所選錄的〈立場〉,還有其他頗為代表性的詩作。向陽的詩以方言、鄉土關注為代表,《土地的歌》中許多令人喜愛的方言詩,「自幼年期的臺灣印象出發,直到壯年期的本土經驗,如列車般站站停靠,不啻是一部融合悲喜血淚的臺灣粺史」[10]。如〈阿爹的飯包〉、〈搬布袋戲的姊夫〉都是非常動人的方言詩。筆者曾在大安公園的「秋詩翩翩」活動中聆賞詩人朗誦〈搬布袋戲的姊夫〉,印象深刻。

        再要介紹的大家詩人楊牧,也是一手寫詩一手寫散文的「兩『妻』類」。散文已選入中國課本,詩則無。楊牧的詩意象較為綿密,不易索解亦難於講述。不過其代表作〈延陵季子掛劍〉可嘗試對高年級學生講說。

其他詩人如陳克華、楊澤等,都是新銳重要的詩家。但在教學上,恐不易被學生了解,故從略。

二、活動:不只是「紙」上談「詩」

()超文本vs.純文本

        在詩人蘇紹連的「二十一世紀現代詩的島嶼」中,展示了所謂詩的純文本及超文本。透過詩人的巧妙安排、佈置,可以讓學生更迅速地接收到何謂「詩意」,更能夠藉由聲光效果之助理解一首詩。

        在這個網站中,詩人還設計了一個創作新詩的機制。只要照著網路上的說明,填入一些動作、名詞,就可以「誕生」一首詩。

()讓詩在生活中流傳不已

        詩人翁文嫻曾在台灣詩學季刊發表〈讓詩在生活之中流傳不已〉一文,介紹自己從事現代詩創作教學的經驗。[11]整理其教學方式,第一就是由學生自行分組報告。當然在此之前教師要先將詩人分期,先行講授,之後可再挑選代表性的幾位詩人由學生自由發揮。報告的方式有請詩人到課堂上,有用戲劇方式呈現,甚至要該組同學自行設計朗誦該位詩人的詩作等等。

        其二是「詩展」。整個「詩展」是一個大活動,基本上的場地就是將一首一首詩「表現」出來。類似蘇紹連在網站上玩的遊戲,只是用一些裝置藝術的方式表達出詩境。再來則是「籤詩問情」,像善男信女到廟裡抽籤一樣,只是籤詩是現代詩人的創作。如抽到「但傷感是微微的了/像遠去的船/船邊的水紋」(敻虹〈水紋〉),對你的愛情有什麼樣的啟發?

        詩展活動還包括戲劇演出、朗誦和作曲。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之後,再將此中所有表演出來的創作、照片、紀錄、留言心得編成一本厚厚的詩刊。這樣的新詩教學當是十分深入且有意義的。

        此外,特別推薦義大利電影《郵差》,在離我們並不太久遠的年代,名聞遐邇的智利詩人聶魯達因不被認同的政治理念流亡西西里島,結識了當地郵差。詩人教郵差寫詩,郵差帶詩人去親近島上迷人的一切。除了小提琴旋律和饒富異國風情的民謠以及人間至美的一份友誼,也對「如何寫詩」有所著墨及演繹。不過電影稍微沉重,可能要視學生的程度而決定是否用以進行教學。

       

三、創作指導─學生與學生的詩

        前言提及,新詩教學中閱讀和創作乃一體兩面,可相輔相成。因此,在閱讀賞析的教學告一段落之後,便應鼓勵學生寫詩。當然在進行新詩教學時,幾個問題是必須先說明的。第一,關於詩與散文的不同。詩注重意象,意象與意象之間是跳躍的。同時詩是比較抽象,比較富有想象力的。因此在寫詩的時候,要多用譬喻、轉化、擬人等等,讓詩句靈活生動。同時要留心讓詩的語言精緻且精鍊,以免流於分行的散文。再者就是關於分行的問題。先讓學生比較詩中各種分行方式的作用何在:是加強語氣?抑或突出效果?總之,讓學生學習當一位「詩人」,看他要如何掌控這些詞句、掌控一首詩。

初級:無佳篇但有佳句

當然不能要求學生一開始就寫得很像詩。除了蕭蕭《如何創作一首詩》提到種種寫詩的方式,最重要的當然是多讀詩。從中揣摩其意境,再自己練習試寫。

在教學上,可以先讓學生玩一個遊戲:

教師先印製一份講義,挑選幾首詩,再把詩中具有特色的詞句挖掉,讓學生來猜猜,應該填上什麼樣的詞語才會有詩意。基本上,這個活動只是讓學生去思考詩的語言為何、脈絡為何,不必強求正確答案。然而,卻可以在活動中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詩。

鄭愁予〈山外書〉

不必為我懸念

我在山裡……

來自海上的雲

說海的○○太深

來自海上的風

說海的○○太遼闊

我是來自海上的人

山是凝固的○○

不再相信海的消息

我底歸心

不再湧動

像這樣一首詩,第二節部分,海的○○「太深」、「太遼闊」究竟是什麼?學生可以有很多的思考空間。一開始任由學生亂猜,教師可一步一步導引。在逼出正確答案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答案稍作解說指點。最後再告訴學生分別是「沉默」、「笑聲」。

        可以提示學生的是,詩的語言講究驚喜。所以必然不是常見、常套用的那些詞語;一定是經過一翻轉化、變型,再推求前後的關係,自然容易想到答案。

焦桐〈燈塔〉

流離的風帆莫停靠

回憶的港灣

那善於眺望的燈塔

每逢夜晚

就點亮了○○

經過第一個練習,學生多半能掌握「反正合道」的重點,猜起來也就格外簡單。以本詩為例,他們就曉得「點亮的○○」必然是原來不能點亮的,又要跟整個詩意配合,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鄉愁」。

類似這樣的講義準備起來很容易。翻閱一些詩選詩集,就能找到許多可用的詩。再挖掉其中的一兩個關鍵字,學生就能在這份答對的成就感中玩得盡興。

進階:一首詩的完成

前述練習在讓學生了解何為詩;進一步他們就能運用這樣的觀念練習寫詩。在此須強調的是,一首詩之精采,往往在於其中畫龍點睛的一兩個字,所以不必強求學生整首皆為佳構。能在平淡的篇幅中出現一兩句靈思妙語,就應給予大大讚賞。

再者,不妨鼓勵學生從模仿開始。詩人陳大為曾提及他「如何」讀完一本詩集,便是在詩人的詩作之下再寫一首詩。所以寫詩之時不妨多多翻閱詩集,參考「前人」的句法照樣造句「點鐵成金」。

其次,古詩改寫成新詩、散文改寫成新詩,都是可以練習的方式。最有名的是古詩「上邪」,總計改寫過的詩人有羅智成〈上邪曲〉、曾淑美〈上邪曲〉、林婷〈戀愛物語I:上邪注〉、夏宇〈上邪〉等[12]。詩本身因為簡單,學生容易了解,再者模仿者眾多,可讓學生自由選擇模仿的原型,這樣,他們也能寫出一首激昂的情詩。

所謂一首詩的完成,當然還要兼顧到詩的結構等更複雜的問題。但是就教學目標而言,學生能夠寫出一首精采的小詩乃至一兩句精采的詩句,亦足堪告慰矣。

四、結語─詩有脈絡可尋?

        由讀詩、解詩,到寫詩,詩有無脈絡可尋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能夠沉浸在讀詩的忘我情境中才是最愉快的。自然,對學生而言,新詩教學的意義還要帶領他們破解各色考題。

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九歌出版社,民國90)將各式考題分「填詞」、「排序」、「辨物」等種種類型分析研究,相當細密。要「學」如何破解,蕭蕭提供了相當多的路徑。問題是,當考題不斷翻新,出現的不是蕭蕭老師講述過的詩呢?一則,要能舉一反三,再則─更重要的,請多讀詩吧。只有多讀詩,最能精準掌握詩的感覺,毋須各種破解之道,你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要怎樣完成一首詩。



[1] 參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157-163

[2] 見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189-190

[3] 參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195-197

[4] 參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217

[5] 見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217-218

[6] 見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洪範:民80),頁218

[7] 參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爾雅:民國75),頁1-13</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