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1,770】

唐—李白—長干行—留守家庭的美麗與哀愁

導覽

李白在〈長干行〉中,揭示古代女子等候丈夫行商返家的心情,在欣賞女子對丈夫堅貞愛戀的美麗心情之餘,更可思考:長干女的處境,何嘗不是現代社會的縮影?時遷代異,「輕別離」仍是華人家庭的寫照。由於工作與家庭型態的轉變,另一半遠赴鄰近國家工作者比例攀升,在面臨久候、等待種種煎熬,如「長干女」相似的故事,正在臺灣發生。在期待與追求更好的經濟狀況之下,無論是守候或是被守候的一方,情感將會面臨何等衝擊?又是如何看待變化?請閱讀以下兩則資訊:

內容

短文寫作:留守家庭的美麗與哀愁

 

甲、

  根據2015年海基會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西進中國工作和生活的工作者,約90萬人。但民間組織與學術界的推估都高於此數字,評估在150萬上下。如圖所示:

  台灣接近1千2百萬的勞動力,有將近一成左右在中國工作或經常往返兩岸,這是政府與業界保守的估計。而2015年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移動的白領工作者也在增加。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是東南亞國家中台商家數與人數最多的3國,根據這3國的台商協會估計,光是這3國的台商企業數就大約有1萬2千家,人數超過20萬人。(節錄及改寫自天下雜誌〈留守家庭的美麗與哀愁〉)

乙、

  「中國人是很重視家庭,但我們的家庭向來重視的是父子軸,而不是夫妻軸」,專研家庭社會學的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伊慶春表示。

  華裔文化人類學家許烺光在其著作「中國人與美國人」一書中認為,美國人的理想婚姻生活有三大要素,即愛情、共同生活和共同興趣。美國妻子願意跟著丈夫到處走,即使在戰時也隨夫到海外。中國人則不反對夫妻長時間的分離,當丈夫外出經商、因公出差時,妻子都留在家裡侍奉公婆、照顧兒女;男主外,女主內,古有明訓。

  這樣的夫妻關係,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也得到充分印證。從詩經開始,閨怨便一直是描寫女性情懷的重要題材。古代的企業家太太慨嘆「商人重利輕別離」「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官場夫人則「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大將軍薛平貴戌守邊疆,元配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故事,更是大家耳熟能詳。

  但男兒志在四方,做妻子的必須為了成就家庭、光宗耀祖而犧牲個人,只能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來安慰自己了。

觀念傳統、行為現代

  以此檢視今天,我們可以發現:儘管現代夫妻因自由戀愛而結婚的情況十分普遍,法律也不容許納妾行為,但中國人的家庭觀仍無太大變化。

  多項意見調查顯示了中國人仍十分「重視家庭」。六年前,張老師月刊曾做過一次「中國人的幸福觀」研究,結果發現「完美婚姻」被列為首位,「和樂家庭」則高踞第三名。

  去年八月,廿一世紀基金會一項有關「價值體系與社會展望」的調查亦顯示,在真善美、社會正義、社會平等、國家安全、家庭平安、發財等十個選項中,「家庭平安」明顯突出,是個人追求的首要目標。

  更大規模的中研院「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也透露出類似訊息。問卷問題之一:「在現代社會家庭已經愈來愈不重要」,得到的回答中,非常贊成及贊成的人只有百分之八.五;持反對意見的則高達百分之八十九。

  然而重視婚姻與家庭,卻未使現代人更願意共效于飛;相反的,在生活環境由農業社會步入工商社會、國際化之後,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夫妻分離而居的情形於今尤烈。有些人甚至發現,平時分居,竟能使婚姻生活更「美滿」。先生在越南經商的陳薏如便表示,過去夫妻倆在一起常鬥嘴鬧氣;自從先生到越南後,每次回來大概由於「心懷愧疚」,反而對她更好。(節錄及改寫自陳雅玲〈華人夫妻輕別離——新兩岸家庭〉)

※請參閱甲文的數據以及乙文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根據甲文的圖片所顯示的五波「登陸潮」,第五波工作者以哪幾種類型居多?

問題二:如果家庭的父母有一方長年不在家,請設想自己是其中的家庭成員(可以是:留守的一方/離開的一方/留守的孩子),近來即將返家或者將與分別已久的家人見面,請預先以「書信」報家,你會怎樣來執筆這份書信的內容?請以「親愛的○○,請聽我說」為題,不必拘泥書信格式,內容以「久別的心情」、「對方生活的想像」,或「重逢的期盼」,擇一作為主題,寫成至少300的文章。

 

教學設計由淡江中學 許熒純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