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是作者王安石青年時親身經歷的一段往事。方仲永原本是一位神童,但因父親的貪婪和不斷地炫耀,讓仲永錯失了學習的機會,因而長大之後淪為平庸之才。從古至今,天才教育(Gifted Education)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2017年英倫電影《天才的禮物》呈現了對天才教育議題的思考方向,主角是六歲的數學神童瑪麗,她是否意識到自己珍貴的天賦,而選擇不斷精進的道路?或是選擇平凡而快樂的人生?頗值得深思。
《天才的禮物Gifted》 ──是天才,更是禮物數學神童瑪麗由舅舅法蘭克撫養已經六年多。瑪麗的母親黛安是個聰明的數學家,甚至聰明到破解「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之一,但是黛安自殺過世,丈夫落跑不負責任,因此黛安在死前將瑪麗的監護權給了弟弟法蘭克。 法蘭克的母親艾芙琳也是個數學家,培養出數學天才黛安的她,一直認為外孫女瑪麗應該要接受特別教育,而不是和其他平庸的幼童待在一起;然而舅舅法蘭克卻希望瑪麗應該跟正常的孩子一樣玩耍跑跳,經歷一般孩子該有的童年。母子對於教育瑪麗方式的意見不合,因而走上法庭。 因為雙方律師均認為官司勝訴不易,遂協議將瑪麗安置於第三方寄養家庭,等到瑪麗十二歲再決定要與誰一起過生活。這個決定讓瑪麗很是難受。為了瑪莉的人生,舅舅法蘭克違背黛安所託,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Navier Stokes」數學方程式解題研究給了母親。原來黛安早已解開了數學難題(母親艾芙琳一直以為女兒黛安沒完成),但黛安希望隱瞞事實不讓母親知道,想等到艾芙琳過世之後再將這個研究發表出來。 法蘭克建議母親艾芙琳專心發表這個研究,讓自己得到瑪麗的監護權。達成共識後,法蘭克安排瑪麗接受了菁英教育,但也在課後參加小朋友童軍團,既保有她天才腦袋應該精進的知識,也保有她這個年紀應該經歷的歡樂。 引用改寫自網站:布萊n,夢一間音樂閣樓〈天才的禮物——是天才,更是禮物〉 |
部分教育家指出:「如果讓這些天賦能力與才能超常的孩子接受與年齡相匹配的教育,他們的聰明才智將趨於停滯。」而部分心理學家也指出:「根據他們的智力水平進行超常教育,他們可能出現社交方面的問題,無法享受與同齡人一樣的快樂。」培育天才本身就有兩種不同的立場,誠如電影《天才的禮物》中外祖母艾芙琳與舅舅法蘭克所持的不同立場。成人對於培育天才各有觀點和作法,而主角六歲的瑪麗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她是否能意識到自己珍貴的天賦,選擇不斷精進的道路?或是她選擇了平凡而快樂的人生?
閱讀完《天才的禮物》電影介紹後,請以「我看天才教育」為題,結合時事例證或個人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字數250~300字。
教學設計由竹東高中 楊喬如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