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327】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風景對話

導覽

旅行家謝哲青談朝聖之路時,提到:「再回頭來看,所謂朝聖的『聖』,其實是人們內心渴求的永恆與平靜。」每一個生命經歷,都可能曾在某個地方透過與自然的互動,重新找回自己。於是我們停下腳步,聆聽花開的聲音,尋覓光影的變化,浸淫在自然所給予我們的生命啟示。〈廬山草堂記〉是白居易理解了造物者與自我的關係之後,由登山客轉變為山居人的過程,而有沒有一個大自然的角落,也給予我們這樣的體悟呢?請以「風景對話」為題,描寫你對某個景物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

內容

短文寫作:風景對話

請閱讀下列甲、乙二文:

甲、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①,不知其然而然。

──節選自白居易〈廬山草堂記〉

註①頹然嗒然:頹然,乏力欲倒的樣子;嗒然,失意的樣子;頹然嗒然在此為渾然忘我之意。

 

乙、

  低矮的箭竹草坡,叢聚蔓生為山谷起伏的綠毯,雲和天清,於山崖坡坎間佇立,身後是已然行經的體會,眼前是茫遠無盡的層遞峰迴。我再度問起自己行進的意義,當藉口盡皆速遠離,我揚棄了猶豫觀望,選擇了探索,終於行進於東峰中途的此刻,向前走的原因是什麼?

  在彎幅迭起的垂直陡坡間,我不禁思索這一大片山巒之於我心跳搏動的關連,在肉身疲憊的撐持狀態,覺察海拔三千多公尺之上,停喘於半山腰際的感觸。重重呼吸著稀薄的空氣,感覺四周了無遮蔽的冷涼寒意,穿透滲入膚髮毛孔。冰寒的氣息讓人異常警醒,那是先前未曾設想、體驗的感受,我彷彿於此重新認識領了自己的腿腳心腦。

  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在身體困乏的聲音中,找尋堅持下去的信念。舉步向前,學會與躲避痛苦的心念共處。不再問行進的意義或價值,只純粹為了攀爬而攀爬,只是一逕向前走,上氣不接下氣時,停下來深呼吸,觀覽歇息。

  分秒之間,我踩踏在一呼一吸,左腳跨步、右腳跟隨的節拍之上,時光漫遊如同緩速靜止。在相形空曠的大化天地之間,眼前時空的不朽神奇像一幅亙古以來的畫作。當我意識到自己也將成為一名走過的人,在歷史洪荒的片刻,此一當下的畫面裡,大山巍峨包容,我是群山疊壑中一個微小的存在。於這山徑無窮的時間軸之上,我一路輕輕揚起的碎石沙土,曾經、當下、將來,三者疊合於我的步履之下,我參與了一座山的生命史,同時感覺心靈因而豐厚起來。

──節錄自賴鈺婷〈山行對話〉

 

  甲文中,白居易書寫親近廬山時的身心感受;乙文中,賴鈺婷藉由書寫登山經驗從中體會生命與山林交融的美感經驗;二者略有不同,然都是親近大自然的某個瞬間,發現自我、體悟生命。而有沒有一個大自然的角落,也給予我們這樣的體悟呢?請以「風景對話」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經驗體悟,描寫你對某個景物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文長350-400字)

 

教學設計由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 邱湘茵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