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學科中心高中高職寫作學習網站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101年4月份推薦作品
第一屆風之島文學獎散文類佳作
馬公高中 洪睿禎
你以為你以為的哲學就是你以為的嗎?
一般而言,普羅大眾幾乎不太了解「哲學」這兩個字,例如說家長一聽到孩子對哲學有興趣抑或是考上哲學系,大概會反映:「學哲學──有用嗎?將來出社會能做什麼?」但其實不然,自從我上完十八小時的課程,發現「哲學」完全顛覆我之前的既定印像。「哲學」可以放諸於四海之間,運用在任何方面上。有了哲學,科技才會日新月異地進步;有了哲學,經濟才能發展得更加蓬勃;有了哲學,人權顯得更是重要,便能夠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由此可知,哲學的影響力,果真無遠弗屆啊!
對智慧的愛是「哲學」,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考察與檢討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對於「哲學」,蘇格拉底擁有無人能及的熱忱。為了堅持他所認為的理論是正確無誤的,他不惜賭上性命,儘管他最後喪失性命。但這就是蘇格拉底對智慧的愛,不愧是西方最正點的哲學家阿!
人與動、植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能夠思考。康德在他的本務論中提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有理性,相反地,動、植物不具有理性,完全只憑本能行動,因此,動、植物不具有思考能力。因為人會思考,文化才能發展得如此迅速;因為人會思考,交通也便利許多,藉由交通的蓬勃發展而促進各式各樣的文化交流,形成今日地球村繁盛的風貌。
那麼,為何人類會開始思考?也許是生理需求已滿足不了他們。〈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比如說:早期的人因缺乏食物,許多人連肚子都無法填飽,直到人們生活變得豐衣足食,能夠滿足最低階需求。於是,人們便會思慮如何滿足下一層的需求。也許是環境的變化,譬如: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人們便開始思考,如何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不過,無論是哪種原因,唯有「思考」,才能改變現狀。舉個例子,日本人為了讓生活更加方便,常會發明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例如:上了一天的班,做電車回家時,總會很想睡覺。可是,若是頭直接靠在窗上並不好睡,便有人突發奇想,發明一個Y字型的架子,頭可以靠在上面,只是應該不會太舒適。
「哲學」是思想活動的總稱。生老病死、神靈俗世也構成人們思考的來源,這些思考,讓人們擁有共同的思維,而形成一個「文化」。打個比方,中國文化的「忠」、「孝」、「仁」、「義」等概念,我們皆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信念。
柏拉圖說:「哲學是不斷追求改變。」通常,一個問題不只有一個答案,或許還有兩個或三個以上的答案,而且,答案的好壞並不是不會改變。有時,經過許多人的討論,答案也有可能變動。因此,「哲學」的問題,不會有最「正確」的答案,而是有最「適合」的答案。
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能說出這種話的人應該很少,一般人普遍都很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老是以為自己做得到,難道他們沒聽過這句話嗎?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就不知道,這才是知道。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了,何必還要裝懂呢?若是有人來問你不懂的事情,而你回答不出來,這不是既尷尬又丟臉嗎?勇於承認是一件好事,藉由承認自己的錯,才能明白自己的無知與不足,因明白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善,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現今的台灣社會中,因缺乏哲學思考而招致某些危機,共有四個。這四大危機,有政治方面、社會方面、經濟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危機。其一是政治方面的危機,誤解公民意識而導致的泛政治道德體制。例如:核四廠的興建,其中可能牽扯到許多利益關係,對甲方有利,有可能對乙方不利,互相都有利益的人,或許會幫忙掩飾對方所做過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就是政治的黑暗面,法律也就無法
公正,往往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這一點。其二是社會方面的危機,缺乏社會福利影響所導致的虛無個人主義危機。例如:一群人中,百分之九十是年輕人,百分之十是老年人,年輕人因年輕氣盛,大都抱持個人中心主義,老年人不懂如何為自己爭取福利,加上媒體的炒作,反而使得老年人這些弱勢族群,更加式微了。其三是經濟方面的危機,沉溺於追求不斷成長所導致的數字盲目危機。例如:美國曾發生過的經濟大恐慌,因為關稅的調高而導致關稅壁壘,工業產品無法外銷,造成生產過剩,股市崩盤,全球性經濟蕭條,最後便成了經濟大恐慌。其四是文化方面的危機,迷惘於外來文化所導致的喪失主體危機。例如:最近,日韓文化在台灣十分蓬勃,許多人反而忽視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文化受到許多人的漠視,逐漸式微。
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廣闊的地球村,往往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無遠弗屆的世界,或許個人的想法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總被這個盲點所矇蔽,若是真的不重要,怎麼會發生上面所寫的四大危機呢?如同蝴蝶效應一樣,一個人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意想不到,藉由正確的「思考」,更能將這些影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