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1,305】

一則新聞給我的啟示(臺南一中 趙振辰)

內容

國文學科中心高中高職寫作學習網站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103年12月份推薦作品

作品類別:一般習作
推薦老師:陳姿綉老師
學生姓名:趙振辰
學校全名: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就讀班級:302
作品正文:

一則新聞給我的啟示
臺南一中302趙振辰

近日台南市政府準備要將「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國父銅像拆除,引發爭議,中國國民黨也因此發起了「一人十元救國父」活動,並號召群眾在公園內靜坐,表達反對拆遷國父的立場,而目前雙方對於此事仍僵持不下,還未有結論。
市府對此案發表聲明,強調拆遷原因是為了保護銅像下方之古蹟本體,因為銅像老舊有倒塌之虞,恐損毀古蹟,再者,公園是要紀念二二八事件中殉難的湯德章律師,而國父與古蹟所欲彰顯的歷史脈絡並無連結,因此決定拆除。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則表示,國父銅像與市民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的努力,是市民對於國父的情感來源,新一代對國父也有新的注解與熱愛,況且銅像也屬建築結構一部分,古蹟維護的說法並不值得成為拆遷的理由,所以他們堅決反對拆除銅像。
其實此事爭議不只表面看似如此,其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意識形態與國家認同的爭端,台灣的本土政權一直以來都視中華民國遷台政府為外來政權,而不願接受與國民黨政府共同享有對於中國的歷史記憶與情感,所以兩派勢力、或族群對於歷史的詮釋當然也截然不同,這也可以歸根於統獨等國家認同的問題。對於孫中山先生,國民黨有著深厚的情感與認同,在二二八事件上較不願強調歷史的錯誤,而民進黨則對國父的認同度低,較重視與台灣歷史有關聯的日治時期古蹟,也極欲彰顯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教訓,並著手於去中國化的任務。
除了這個爭端,國家認同問題也深深影響著當今台灣的政經發展,許多公共政策拉扯的背後都與國家認同脫不了關係,例如:ECFA、服貿協議等等。有時相距甚大的兩派意見,也常過度簡單化政治議題,甚或造成兩黨惡鬥……,然而簽了某些協議,或許可能只是完成了執政者的政治利益,但卻不是對於人民最有利的決策,而這些政策決定的過程,常常也由黨團密室協商,甚至是直接由執政者黑箱作業完成,於是結果往往將傷害人民的福祉,這樣的政治現狀並不符合人民所希望。國家認同牽涉了對土地的情感與歷史的記憶,有時並非理性溝通就能快速化解,只期望未來執政者能擺脫包袱,選擇對人民最有利的政策,不要枉顧民意、一意孤行,將來有一天若能擔任執政者,也希望自己能朝這理想邁進,莫忘初衷。

陳姿綉老師評:關心時事,對生活具敏銳的觀察力,能從事件推究其背後的社會問題,文字敘述條理流暢,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