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是東晉陶淵明晚期的代表作品,「桃花源」一詞已成為「理想國」或「烏托邦」等樂土的代名詞。生活中「桃源」的意象更被轉化為流行歌曲、戲劇表演和樂活行旅的主題。因此,跟著漁人誤入桃花源的故事來探尋理想與美好的願景,融入戲劇元素,追一場現代漁夫的奇遇之劇,期待學生反思現實生活中幸福的來源與意義。筆者藉由「提問角色法」(hot-seating)和「耳牆」(overheard conversations)等戲劇活動來探究〈桃花源記〉,並透過「擬主題」、「描情節」、「寫人物」和「說對白」四大單元,逐步建構劇本創作鷹架,引導學生完成三幕的微劇本。期待為傳統經典注入聽說讀寫的表達歷程,觸發思考與學習的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