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作者簡介 導讀
【點閱數:9,288】

現當代名篇現當代名篇

泰戈爾詩選第64選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রবীন্দ্রনাথ ঠাকুর, Robíndronath Thakur)印度加爾各答人,生於1861年,逝於1941年,享年八十一歲,[1]是一位詩人、哲學家和民族主義者,被譽為東方「詩哲」,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婆羅門種姓的富裕地主家庭,曾接受良好的教育,父親是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兄弟姊妹或為哲學家、教育家、小說家或畫家,一些當時著名文藝人士經常在他們家聚會,討論或舉辦各種文藝活動。泰戈爾從小在此環境下深受影響,八歲即開始寫詩。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即與神結合,印度傳統泛神論「梵我合一」的思想)。

  1878年赴英留學,八○年回國管理農場並自辦學校,在此時期泰戈爾仍創作不輟。1912年訪英,在葉慈[3]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饑餓的石頭」)譯成英語,次年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此後不斷出國訪問,遍歷世界各大洲。1924年受邀至中國演講,歷時一個半月。

  泰戈爾本來深受英國影響,嚮往西方的人文理想,但他後來發現印度的貧窮來自英國的殖民剝削[4]。於是他在二十世紀初支持初期的印度獨立運動,結識甘地[5],成為反殖民主義者。但他反對群眾燒英國貨、罵英國人的極端派暴力,主張多做消滅愚昧與貧困的建設性工作,便與群眾理念不合而退出。後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6],又重新加入運動,拒絕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成為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榮譽的人。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泰戈爾對殖民國家充滿同情,並曾公開批評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泰戈爾著術豐富,除五十部詩集外,還創作了中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劇本二十多部,還有許多討論社會、政治和教育的文章、遊記和無數歌曲,以及二千多幅畫。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7],對生命充滿熱愛,對人類前途充滿信心,在世界各地均極受歡迎。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8],除了宗教內容外,主要描寫自然和生命。重要詩集如《吉檀枷利》、《新月集》、《漂鳥集》、《泰戈爾詩選》等,均有中譯本[9]。

  本詩譯者冰心,本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1900年生,1999年卒,享年一百歲。

  冰心生於海軍家庭,幼年在煙台度過,燕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於1923年赴美留學,獲得威爾斯利女子大學文學碩士。留美期間將旅途見聞寫成散文,結集為《寄小讀者》,頗有影響。曾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並於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學。冰心出身書香門第,積極參與五四運動,以冰心為筆名,抒發對舊社會的不滿,引起極大的迴響。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抄家,後因周恩來保護而稍解困境。1960年當選中國寫作協會理事,1979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

  冰心為現代中國著名女作家,晚年被尊稱為「文壇祖母」。她兼擅小說、散文、詩歌,擅長寫母愛、小孩以及大自然之美。文字淺白清新,充滿詩情畫意,這樣的小詩情調,深受泰戈爾影響[10],時人稱之為「冰心體」。著有詩集《春水》、《繁星》,小說合集《超人》等,後人合編為《冰心全集》。[11]



[1]1861年5月6日出生於加爾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於加爾各答。

[2] 諾貝爾獎:( 瑞典文 : Nobelpriset 、 挪威文 : Nobelprisen )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 諾貝爾是炸藥的發明者,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但他對自己的發明用於破壞感到震驚,於1895年 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三千一百萬瑞典克朗成立一個基金會 ,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諾貝爾起初分設五個獎: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後加入經濟學。(維基百科)

 

回列表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