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3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段落語譯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這些都是忠良信實的人,志向忠誠,心地純正,因此先帝挑選提拔他們,留給陛下您任用。我認為宮裡的事,無論大小,都詢問他們,然後實行,一定能夠彌補疏漏,減少錯誤,得到更多益處。將軍向寵,品行賢良,處事公正,通曉軍事,以前任用時,先帝稱讚他「能幹」,因此大家決議推舉向寵擔任都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都向他詢問,必能使軍隊相處和睦,愚賢優劣都有適當的職位。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為什麼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為什麼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事,都為桓帝、靈帝的失政而感到痛心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死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
.原文第4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段落語譯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只求在亂世中苟且保住性命,不想在諸侯間揚名顯達。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下,見識鄙陋,反而委屈貶抑自己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與我商量當時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內心感動激奮,才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正逢軍事挫敗,我在戰敗時接受任務,在危難中奉命謀劃,從那時到現在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處事謹慎,所以在臨終時把輔助陛下這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早晚憂慮嘆息,只怕先帝託付的任務不能成功,而有損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在五月帶兵渡過瀘水,深入蠻荒地區。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和鎧甲已經充足,應當獎勵率領軍隊,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低劣的才能,消滅曹魏,復興漢朝的天下,回到舊都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所應盡的職責!至於衡量事理予以興革,竭盡心力進諫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希望陛下把討伐國賊、復興漢朝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成功,就定我的罪,用來祭告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增進德行的嘉言,就應該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表明他們的過失。不過陛下也應該自我省察,向群臣徵詢治國的好辦法,考察採納正直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我蒙受恩惠感激不盡了。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在上表的時候,激動流淚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原文第4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語譯第3段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這些都是忠良信實的人,志向忠誠,心地純正,因此先帝挑選提拔他們,留給陛下您任用。我認為宮裡的事,無論大小,都詢問他們,然後實行,一定能夠彌補疏漏,減少錯誤,得到更多益處。將軍向寵,品行賢良,處事公正,通曉軍事,以前任用時,先帝稱讚他「能幹」,因此大家決議推舉向寵擔任都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都向他詢問,必能使軍隊相處和睦,愚賢優劣都有適當的職位。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為什麼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為什麼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事,都為桓帝、靈帝的失政而感到痛心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死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
.語譯第4段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只求在亂世中苟且保住性命,不想在諸侯間揚名顯達。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下,見識鄙陋,反而委屈貶抑自己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與我商量當時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內心感動激奮,才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正逢軍事挫敗,我在戰敗時接受任務,在危難中奉命謀劃,從那時到現在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處事謹慎,所以在臨終時把輔助陛下這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早晚憂慮嘆息,只怕先帝託付的任務不能成功,而有損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在五月帶兵渡過瀘水,深入蠻荒地區。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和鎧甲已經充足,應當獎勵率領軍隊,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低劣的才能,消滅曹魏,復興漢朝的天下,回到舊都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所應盡的職責!至於衡量事理予以興革,竭盡心力進諫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希望陛下把討伐國賊、復興漢朝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成功,就定我的罪,用來祭告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增進德行的嘉言,就應該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表明他們的過失。不過陛下也應該自我省察,向群臣徵詢治國的好辦法,考察採納正直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我蒙受恩惠感激不盡了。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在上表的時候,激動流淚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