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3,007】

戰國—莊子—庖丁解牛—生命的修養

導覽
莊子以哲學的觀點、文學的語法,運用寓言故事,隱射生命的本質與義理,闡述理想的生命哲學。〈庖丁解牛〉一文的寓義,是在最後透過梁惠王之口說出了:「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可知莊子藉由庖丁的刀和牛來說明養生這件事。生命的修養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莊子所處的戰國時代。他看見了人間的紛爭起源,並且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且時至今日,仍然十分俱有參考的價值。
內容

短文寫作:生命的修養

 

庖丁解牛的技術層次和藝術層次

  當庖丁說明他解牛是技進於道,也就是由感官的專注提升為心靈、生命當下與所遇的外物(例如牛)相融為一體之後,遂繼續說明他這時的解牛動作,乃是「完全順著自然的感應,讓刀遊走在牛體的空隙之中,就把牛體本來可分解的部分一一分解了!刀甚至連筋肉相連的部分都根本沒碰,就更不用說盤根錯節的部分了!通常一個優秀的廚師都不免每年要換一把廚刀,因為他解牛基本是用切割的刀法。至於一般廚師呢?是每個月都要換一把廚刀,則是因為他們解牛大多是用砍的、斬的,刀刃哪能不快速折損呢?而我的這把刀已經使用十九年了,解過的牛也有好幾千頭了,但刀刃卻鋒利得像是剛出廠剛保養過一樣。為什麼呢?就因牛體的關節本來就有空隙,而我這把刀卻是薄得幾乎沒有厚度。用一把沒有厚度的薄刀去遊走在本來就有空隙的牛體中,當然是非常從容無礙的啦!這就是我的刀為什麼用了十九年還鋒利如新的原因所在。」

  世上怎麼會有一把薄到沒有厚度的刀呢?原來這正是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最重要的喻意所在。原來牛體是比喻我們所處的這個人間世,牛體有間是說我們生活在人間本來到處可通,沒有障礙。但關鍵在刀刃須是無厚,原來刀刃是比喻人心,無厚是說人心中不存任何成見。原來到處有餘地可供我們自由通行的世間,所以會變得障礙處處,荊棘滿途,根本就是由於我們心中有種種習慣、成見、意識型態的堵塞、遮蔽所致。

  所謂「只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人間的紛爭,小至於夫妻反目、朋友結怨,大至於國家、民族、宗教間的戰爭,乃至冷戰時代以美蘇為首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兩大集團的長期對立,本質都一樣無別。所以,要消弭鬥爭、疏通隔閡、導向和平,也該從每一個人自己做起,乃因本質一樣嘛!怎麼做呢?就是嘗試放下一切仇怨,療癒一切內心的創傷。當生命健康了,心靈就自由了,同情悲憫心就起來了,原來看不順眼的事也就奇妙地變得順眼了,而人際關係也就自然好轉了!

  當然,這放下的工夫不是一蹴可成的,即使一度達到自由無累的境界,未來的考驗依然隨時會出現。所以長保警惕是必要的,不妨仍用解牛為喻,庖丁說:「雖然我解牛的工夫已經達到行雲流水的地步,但每遇到筋骨糾結的地方,我仍會意識到它的難處,而心存警惕,再一次放下對感官形體的習慣性依賴,而訴諸心靈的敏銳感應。讓刀找到該落刀的關鍵點,輕輕一挑,牛體就整個解開,像一堆土一樣垮在地上。當我再一度成功解牛,會提刀站起,游目四顧,快然自足,最後才將刀擦乾淨,收回刀鞘之中。」惠文王聽了這一席話,忍不住讚嘆說:「今天真是一次難得的饗宴呀!我聽庖丁談論解牛,卻意外領悟了生命修養的道理!」

 

(節錄自曾昭旭《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庖丁解牛的技術層次和藝術層次》)

 

問題(一):作者認為「人間的紛爭」起源為何?他提出了怎樣的化解之道?(文長150-200字)

 

問題(二):請以自己的經驗或所見所聞,印證「原來看不順眼的事也就奇妙地變得順眼了,而人際關係也就自然好轉了!」並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250-300字)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

 

教學設計由高雄市立新莊高中 陳俊坊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