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961】

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刻在我心底的聲音

導覽

林西仲評〈黃岡竹樓記〉:「以竹瓦起,以竹瓦結,中間撰出六宜,俱在竹瓦聲音相應上描寫,皆非尋常意想所及;至敘登樓對景清致,飄飄出塵,可以上追柳州得意之作。」文字和聲音雖然都是表達的載體,由於聲音的「無法重複性」,讓有意識而為的聲音以及記錄聲音都更加困難。「聲音」,雖是聲聲入耳,卻是即生即滅,難以書寫,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想必都曾有一段聲音,迴響在心裡、銘刻在心底,請以「刻在我心底的聲音」為題,書寫自身難忘的聲音回憶與經驗。

內容

閱讀下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當知識分子遇上音樂家;薩伊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

【巴倫波因】:聲是轉瞬即生、轉瞬即逝。聲音之所以有表現力,就在於它並不是呼之即來,不是你可以拉簾幕,像觀賞畫作一樣再看一次,或是把書再讀一次。佛特萬格勒了解這種特質,也強調這種特質。他的寫作有些和他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連接得非常緊密,而他有些對無調性音樂(atonalmusic)的看法非常天真。但是對我的心靈來說,他對音樂的領悟是非常獨特的。

【古策里米安】:在藝術中,阿波羅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的永恆爭鬥已經進行了好幾世紀,這是其中的一部分嗎?可量化、有秩序與超乎理性之間的爭鬥?

【薩伊德】:把此一爭鬥視為非此即彼――你要麼是酒神性格,不然就是阿波羅性格,是個很常見的誤解,而尼采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足。這是很難的:兩者在特殊而珍貴的時刻合而為一,像悲劇就是一例,但弔詭的是,兩者的磨合卻是很痛的,而且不是以一種自發或奇妙的方式發生的。你可以這麼說,這裡頭其實是有某種專門技術。在藝術裡,一個已經完成的表演,不管它是一幅畫或一首詩,都牽涉到許許多多過程、片刻、選擇,然後作品才呈現在你我面前。在文學裡,作品是人人所共享的。每個人都使用語言。你在一首詩、一齣戲,或是一部小說所讀到的字,雖然以不同的形式安排、經過藝術化處理,但是這些文字仍然是我們天天都會使用的。音樂之所以迷人,有一部份是因為它把靜默也涵括在內,即便音樂是由聲音所組成。音樂解釋字音的方式不同於以字解字。

(《並行與弔詭:當知識分子遇上音樂家;薩伊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分別說明巴倫波因和薩伊德認為音樂與文字作品的差異處為何?文長限150字以內。

問題(二):林西仲評〈黃岡竹樓記〉:「以竹瓦起,以竹瓦結,中間撰出六宜,俱在竹瓦聲音相應上描寫,皆非尋常意想所及;至敘登樓對景清致,飄飄出塵,可以上追柳州得意之作。」文字和聲音雖然都是表達的載體,但是聲音卻是抽象的,難以捕捉、無法保存。請你搜索存留於記憶中的一段聲音,以「刻在我心底的聲音」為題,書寫一篇短文。字數不得少於350字。

 

教學設計由明道中學 簡秀雯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