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592】

清—鄭用錫—勸和論—走向和解的地圖

導覽

《流麻溝十五號》中演出嚴水霞女士臨死前的最後獨白:「我尤其想要感謝你,感謝你在這些苦難中,仍然相信去愛,而不是恨。所有心中有良善的人,都會在最黑暗的石縫中,開出最純潔的花蕊。」懂得寬恕並與過去及未來和解的信念和鄭用錫〈勸和論〉相互呼應。此種以愛、寬容與社會和平共處的價值觀,正與聯合國SDGs和平與正義議題不謀而合。台灣現今社會雖已無具體的械鬥事件,但在社會上仍然劃分族群,分裂、競爭和歧視等行為並未消聲匿跡,有些分類與分裂甚至潛伏於我們的日常文化中。請閱讀下面的文章後,分項回答問題。

內容

短文寫作:走向和解的地圖

面對被粉飾太平的種族歧視,我們能從「佛洛伊德之死」學到什麼?

  星期六下午五點左右,魚貫的示威隊伍硬聲劃破悠閒的黃昏時光,群眾高喊著「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黑人的命很重要)、「No Justice No Peace」(沒有正義,沒有和平)、「I Can’t Breath」(我不能呼吸)來回應前幾天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蘇達州受到白人警員活活用膝蓋壓制近九分鐘窒息而死的事件。這樁事件不僅戳破了美國種族歧視式微的假象,更血淋淋地指認出白人與黑人生命的價值,是奠基於美國歷史、社會制度對於種族的不平等;「平等」(equality)在口號上成為有勢階級最好的政治修辭,但根本上犧牲的依舊是黑人與其他有色人種的性命與權益。

「佛洛伊德之死」早已不是單一個案

  早在二月底,一名黑人男子,艾莫德・阿伯里(Ahmaud Arbery)一如往常在家鄉的南喬治亞州慢跑,卻無故被兩名白人男子基於「自衛」的理由而遭槍殺。然而這件槍殺案直到五月中才逐漸被媒體揭露。也因此,阿伯里的死亡逐漸點燃了民眾的怒火,並在推特、臉書、IG等社群媒體齊聲發聲譴責與哀悼,「#BlackLivesMatter」再次成為網路串連的社會運動。黑人遭白人射殺案件,不僅挑動了美國種族歧視的神經,更催化了五月底的示威運動。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五月二十五日的晚間,被控訴「用假鈔」,而遭警方強制上銬,無憑據地試圖將他帶上警車,佛洛伊德不從,而被重重拖出而摔到地上,遭白人警方以膝蓋壓制其脖子長達八分四十六秒,直到斷氣。

  此舉引爆了全美民眾的不滿,譴責警方的作為不僅是執法過當,而近乎是謀殺的舉動,佛洛依德的死亡更是點燃了黑人社群的怒火,成為數個月以來白人種族歧視案件的導火線,「#BlackLivesMatter」從線上串連到線下運動,從明尼亞波利斯、聖保羅、芝加哥、西雅圖、洛杉磯、鹽湖城、丹佛、紐約、波士頓,從西到東,共至少有140座城市發起示威運動。

我們都在種族歧視的「地震帶」上

  伴隨COVID-19在西方國家延燒,各地皆傳出排華與歧視亞洲人的災情。在紐約,亞裔被辱罵與吐口水的案例屢傳,在倫敦甚至有亞洲人被拳腳相向,只因為他是黃皮膚。西方社會的排外主義興起,甚囂塵上的仇恨犯罪彷彿戳破了疫情前「種族和諧」的假象,種族主義者可以大聲疾呼:「滾回你的國家」,執政者更可以重新定義「公民權」(citizenship)來作為仇外的籌碼。

  而自三月以來,川普透過媒體聲稱COVID-19是一種「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立刻挑起新一波對於亞裔的種族歧視問題。黑人與黃種人同處種族歧視的「地震帶」上,在粉飾太平之際皆相安無事,而當重大事件爆發時,有色人種皆位於危險震央;我們是「有條件地」、「有代價地」存活著,而並非真正存在著。

──節錄自楊鈞傑2020.06.09〈面對被粉飾太平的種族歧視,我們能從「佛洛伊德之死」學到什麼?〉(關鍵評論網站)

 

問題(一):本文從佛洛伊德之死,殘酷的揭露粉飾在和平社會底下的「歧視病毒」。請根據文本,條列並說明兩項能夠遏止此病毒蔓延的方法,文長100字以內。

問題(二):請你觀察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歧視病毒」,找出它們的類型,省思其可能帶來的惡果,舉出例證並說明你的觀點與看法,並提出改善方案。文長限400字以內。

 

教學設計由高雄市立楠梓高級中學 顏嘉儀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