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1段
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而舊志誤謬,文采不彰,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段落語譯
臺灣本來是沒有歷史的記錄,荷蘭人首先來開闢它,鄭成功父子接著來建設它,清朝又繼續來經營它,開發各種物資,確立各種制度,因而能夠建立我們臺灣宏大的基業,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了。但是舊有的古籍文獻記錄失真,文詞也不夠通暢優美。它所記錄的,只是屬於清朝這一代的歷史事件;荷蘭人及鄭成功父子的事情,卻遺漏而沒有記錄下來,竟然用島上未開化的民族和在海上搶劫的盜匪來看待他們。唉!這不是舊歷史文獻作者的罪過嗎?更何況臺灣府志是在乾隆二十九年重新修訂的,臺灣、鳳山、彰化、淡水各縣志廳志,雖然後來有人接續編修,卻只侷限於一個小地方,和臺灣整個歷史事件的了解毫無關聯,而且這些歷史文獻資料又已經陳舊了。如果想憑著兩三部陳舊的志書去瞭解整個臺灣演變的大勢,這就如同用竹管看天,使用葫蘆瓢來測量海水一般,它所受到的限制就很大了。
.原文第2段
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蓽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相逼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
.段落語譯
臺灣本來只是海上的一座荒島罷了!先人乘著柴車,穿著破衣,來開墾山林,一直到現在,後代子孫仍然仰賴著先人這種艱辛創業的精神。但是自從海運開始航行以來,西方的勢力影響到東方國家,潮流的趨勢,是無法阻止的。因此在臺灣接二連三發生英國人引起的戰役,發生美國船艦引起的戰役,發生法國軍隊引起的戰役,外交事件、戰爭禍害,接連不斷逼迫而來,可是舊有的歷史文獻都來不及記錄。在鄉野間起義的英雄們,先後的奮勇起義,像朱一貴、林爽文以後,經常引發戰爭,血流成河,他們以反清復明作為藉口,可是舊有的歷史文獻也沒有詳盡的記錄。接著因有改建行省的建議,開發山地,安撫番民,劃分行政區域,增設官吏,區分田地的界限,籌設軍事防務,按照土地肥沃貧瘠的情況,興辦各種農產事業,獎勵教育,重要的大綱既經提出,細節也都張列,一切事業都完全興辦,而臺灣也就有煥然一新的景氣了。
.原文第4段
顧修史固難,修台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段落語譯
只是編修歷史本來就是一件很因難的事,編修臺灣的歷史更是因難,在今日才來編修尤其是難上加難,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殘缺不全的典籍文獻史料,蒐集網羅起來更是不容易;資料內容文字脫漏,可疑的可信的內容互摻雜在一起;這是取證於典籍史料的記載有困難的所在。閱歷豐富而且通曉事理的先賢先輩都已離開人世,沒有可以商量請教的對象;民間街頭巷尾的傳說,事情內容大部分不確實;這是請教於熟悉掌故的地方耆老有困難的所在。再加上割讓給日本的時候,戰爭紛亂頻仍,官署中分類庋藏的檔案全部遺失了;而民間私人收存的資料也大半在火災中被燒燬了,那麼想要取得國家寶庫珍藏的典籍文獻,用來完成一部亂世不朽的著作,卻有無法辦到的實際困難。可是趕在現在即刻著手去做,還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如果再經過十年二十年以後才開始編修,那才是真正有難以下筆的困難了,如此臺灣三百年的歷史將無法明確告訴後代子孫,這又難道不是我們現在這一代人的罪過嗎?
.語譯第1段
臺灣本來是沒有歷史的記錄,荷蘭人首先來開闢它,鄭成功父子接著來建設它,清朝又繼續來經營它,開發各種物資,確立各種制度,因而能夠建立我們臺灣宏大的基業,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了。但是舊有的古籍文獻記錄失真,文詞也不夠通暢優美。它所記錄的,只是屬於清朝這一代的歷史事件;荷蘭人及鄭成功父子的事情,卻遺漏而沒有記錄下來,竟然用島上未開化的民族和在海上搶劫的盜匪來看待他們。唉!這不是舊歷史文獻作者的罪過嗎?更何況臺灣府志是在乾隆二十九年重新修訂的,臺灣、鳳山、彰化、淡水各縣志廳志,雖然後來有人接續編修,卻只侷限於一個小地方,和臺灣整個歷史事件的了解毫無關聯,而且這些歷史文獻資料又已經陳舊了。如果想憑著兩三部陳舊的志書去瞭解整個臺灣演變的大勢,這就如同用竹管看天,使用葫蘆瓢來測量海水一般,它所受到的限制就很大了。
.語譯第2段
臺灣本來只是海上的一座荒島罷了!先人乘著柴車,穿著破衣,來開墾山林,一直到現在,後代子孫仍然仰賴著先人這種艱辛創業的精神。但是自從海運開始航行以來,西方的勢力影響到東方國家,潮流的趨勢,是無法阻止的。因此在臺灣接二連三發生英國人引起的戰役,發生美國船艦引起的戰役,發生法國軍隊引起的戰役,外交事件、戰爭禍害,接連不斷逼迫而來,可是舊有的歷史文獻都來不及記錄。在鄉野間起義的英雄們,先後的奮勇起義,像朱一貴、林爽文以後,經常引發戰爭,血流成河,他們以反清復明作為藉口,可是舊有的歷史文獻也沒有詳盡的記錄。接著因有改建行省的建議,開發山地,安撫番民,劃分行政區域,增設官吏,區分田地的界限,籌設軍事防務,按照土地肥沃貧瘠的情況,興辦各種農產事業,獎勵教育,重要的大綱既經提出,細節也都張列,一切事業都完全興辦,而臺灣也就有煥然一新的景氣了。
.語譯第4段
只是編修歷史本來就是一件很因難的事,編修臺灣的歷史更是因難,在今日才來編修尤其是難上加難,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殘缺不全的典籍文獻史料,蒐集網羅起來更是不容易;資料內容文字脫漏,可疑的可信的內容互摻雜在一起;這是取證於典籍史料的記載有困難的所在。閱歷豐富而且通曉事理的先賢先輩都已離開人世,沒有可以商量請教的對象;民間街頭巷尾的傳說,事情內容大部分不確實;這是請教於熟悉掌故的地方耆老有困難的所在。再加上割讓給日本的時候,戰爭紛亂頻仍,官署中分類庋藏的檔案全部遺失了;而民間私人收存的資料也大半在火災中被燒燬了,那麼想要取得國家寶庫珍藏的典籍文獻,用來完成一部亂世不朽的著作,卻有無法辦到的實際困難。可是趕在現在即刻著手去做,還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如果再經過十年二十年以後才開始編修,那才是真正有難以下筆的困難了,如此臺灣三百年的歷史將無法明確告訴後代子孫,這又難道不是我們現在這一代人的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