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39】

唐代—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讓天賦自由

導覽

從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我們得以領悟「順應自然、不妄加干涉」的種樹之道;而在《退休練習曲》中,江育誠先生重拾畫筆、實現童年夢想的歷程,也同樣啟示我們:天賦如同一株樹苗,唯有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伸展枝葉,展現其獨特的姿態。然而,在澆灌夢想的過程中,許多人往往因社會期待或生活壓力而掩埋了自己的天賦,直至某個契機,於看似平凡的片刻中重新覺醒,找回內心真正的熱愛與渴望。

內容

短文寫作:讓天賦自由

※請閱讀以下資料。

  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先生在《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當中提到,他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是家境貧困,小時候每一次學校註冊都是全班最晚繳,註冊費還是父母到處向親戚拜託才借到的。為了幫助家計,他放棄了畫畫的夢想,順從父親的期望去就讀嘉義高工,學一技之長。

  他五十歲那一年,決定要重拾兒時夢想,到台灣師大教育推廣中心學畫。當他站在校門口的那一天,激動地掉下眼淚,心裡想:「報名上課這麼容易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拖到現在才踏出這一步?」

  他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了學畫的心路歷程,保存了所有的學畫筆記與習作,用一萬小時學畫而成為傑出畫家。如今已經是繪畫老師,作品無論質或量皆足以舉辦個人畫展,儼然已走在成為大師的路上!

節選自愛瑞克《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問題(一):根據文本,人們在追尋夢想時,可能遇到外在環境的限制有哪些?(文長100字以內)

問題(二):天賦如同一顆種子,唯有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茁壯成長。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指出:「順其性而得其所」,強調順應自然、減少干預,是促進成長的關鍵;人的天賦亦是如此,不僅仰賴個人的特質,更需要熱愛、耐心、資源與行動力的共同滋養。然而,生活的現實壓力常使人暫時埋藏內心的夢想,江育誠先生的故事正是一例——年輕時為生活所迫放下畫筆,直到五十歲重新提筆,最終實現畫家的夢想,他以行動證明:夢想無關年齡,只要仍懷熱情,願意付諸行動,任何時候出發都不嫌晚。

  你認為天賦得以發展需要哪些條件?請以「追尋夢想永不嫌晚」為題,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看法與體悟,文長400字以內。

 

教學設計由嘉義高工  簡嘉菱老師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