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1段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段落語譯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農曆三月初三,大家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禊」的活動。 許多賢德的人,年輕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不論老少全部都齊聚一堂。這裏有高大險峻的山嶺,有茂密的樹林和修長的竹子;還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映照環繞在亭子的周圍。把水引成曲折環繞的水流,將酒杯放在彎曲水渠的上游,任它漂流而下。酒杯停在何處,就由坐在附近的那個人取久而飲。賓客依次列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絲竹管弦合奏的盛況,但是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也足以令人暢快地抒發深遠高雅的情懷。
.原文第2段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和煦吹來,令人感到舒暢。抬頭可以看見天地宇宙的浩大,低頭可以察見萬物的繁盛,放眼觀賞景物,開暢胸懷,極盡耳目視聽的享受,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原文第3段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爲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人與人之間相處往來,俯仰之間便是短暫的一生。有的人喜歡抒發自己的胸懷抱負,與友人在室內傾心暢談;有的人則把情懷寄託在自己愛好的事物上,行為狂放不羈。雖然他們處世態度各有取捨,個性也有安靜與躁動的不同。但是當他們遇到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暫時的自得其樂,也會覺得愉悅而滿足,甚至不知衰老即將到來。等到他們對所嚮往愛好的事物感到厭倦時,思想、感情也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感慨也就隨著而來。從前所喜愛的事物,在短暫的時間內,已經變成陳舊的事物,這種失落尚且使人引發感觸。更何況壽命長短隨造化的安排,最終必有死亡的一天。古人說:「死和生實在死生實在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啊!
.原文第4段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每次觀覽前人的作品,發現古人興發感慨的原因,好像兩契相合一般和自己完全相同,我總是會對著古人的詩文嘆息悲傷,不能釋懷、寬解。自己內心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現在才明白,把生和死看成一樣是虛妄荒誕的,把長壽的彭祖和短命的人等同看待,是一種荒謬的想法,後來的人看現在,也像現在的人看從前一樣,真是悲哀啊!所以我逐一記下當時參與禊禮活動的人,收錄他們所作的詩,雖然時代不同,人事也有差異,但文人興發感懷的原因,常常是一樣的。後代的文人讀我這篇文章,想必也會對這篇文章有所感慨吧。
.語譯第1段
.語譯第2段
.語譯第3段
.語譯第4段
在「原文」或「語譯」的字詞上,點下滑鼠左鍵,會出現教育部國語辭典的音義解釋,下面還附有歷代經典作品的相關引文。
如果電腦對字詞的切分,不符合這篇文章的文意,煩請您在「文白對照」的模式下,參考段落語譯的翻譯內容。
若您尚未註冊會員,請點選下方的「加入會員」的按鈕。 會員帳號、密碼通用於「國語文學科中心高中國文學習網、線上測驗系統」,您只要在以上任何一個網站註冊通過,即可在此2個網站登入使用,不需另行註冊帳號。